应借反腐重建透明福利

09.09.2014  16:16

    第壹评

    中央“打虎灭蝇”,腐败分子纷纷落网,效果显著。然而,欢欣鼓舞之时,人们却发现,一些执行者在借反腐之名拿掉老百姓应有的职工福利。

    “一些人借反腐之名拿掉应有的职工福利”,于反腐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和中秋佳节节点上,相信这样观点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事实上,这种声音在反腐伊始就已出现,只不过从最初对反腐可能是“一阵风”的理解,到如今反腐之势的持续,如是声音或说担忧正变得更为强烈。

    的确,反腐败反的是三公消费,反的是个别官员的权钱色交易……反腐实为对一切权力违规违法行为的破除。这应该不存在争议,但问题是:到底何谓“应有的福利”?这本就值得商榷,还得以福利发放遵循公开、透明原则来明确。

    反腐给职工带来的“不适感”,最主要就体现在福利变化上。而这种不适感,究竟是出于对过往“特权式福利”的留恋,还是基于正当权利的维护?以二斤装月饼为例,在现实中,多数员工对福利的期许真止乎于此吗?即便如此,如未有公开透明的福利制度支撑,它也难言合理。

    对一些纯市场主体,如果囿于反腐的大环境,而压缩职工正常福利,则体现出权力对社会的影响过深的现状。因为,当权力与社会未有明确界限时,一部分管理者自然会倾向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惜拿掉职工的应有福利,以表达所谓“节俭”态度,其实正是非正常权力辐射下的过度反应。

    因此,对由反腐带来的福利变化,还须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不排除一些人面对反腐倡廉借力打力,卸力于百姓,以此诱发人们的不满,这需要纪检部门作更深入的调查,以纠偏其中的不正之风;但另一方面,“一刀切”的反应中,或也存在着一种过程式的必然。那就是,面对远未厘清的权力边界、福利与贪腐边界,叫停一切面目模糊的福利,其实是福利观念重塑与制度重建的必由之路。

    较之于争论是否存在“一些人借反腐之名拿掉应有的职工福利”,在眼下更需厘清的是:既然各方都在抱怨福利发放被压缩,那么,这种压缩究竟省下了多少公共财政支出,它是否能做到透明公开?需知,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来讨论这一问题,注定难有定论,也难解疑虑。(朱昌俊)

    原标题: 应借反腐重建透明福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