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探索“互助扶贫”新模式 推动石山群众“造血”脱贫

08.11.2013  10:18

(记者夏军)石漠化山区群众彻底改变贫困面貌,只能依靠产业式扶贫,然而,不少群众却“无本起家”。近年来,广西河池市探索“互助扶贫”新模式,政府补助和群众凑集一定互助资金,会员遭遇困难时可有偿借用互助资金,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紧缺难题。大批困难户靠此走上致富路。

        广西河池市位于黔桂交界地带,由于石漠化程度深,11个县(市、区)中有7个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广西扶贫部门不断探索产业式扶贫,但不少群众时常遭遇资金紧缺难题。

        “依靠小额信贷,需要抵押或担保,我们连房子都建不起,如何抵押呢?更别提有人帮担保了,即便有,手续也太繁琐,没有一个月拿不到款。”广西河池市南丹县一村民说。

        广西河池决定在贫困村成立扶贫互助协会,协会由政府投入1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农民自愿缴纳约200元会员费入社,实行生产互助、风险共担,会员通过申请可以有偿借用互助资金,解决资金紧缺问题。

        河池市南丹县六寨镇龙腰村村民罗业飞说,村里不少群众种甘蔗致富,他也开始种,但无钱买肥料,产量只及他人一半,很难从金融机构贷款,他正苦恼之余,村里成立了扶贫互助社,他迅速入社并借到3000元,随即给甘蔗施肥。秋天,甘蔗大丰收,他卖了好价钱,连本带利将钱还给互助社。

        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忠武村覃宝国说,扶贫互助协会成了农民的“贷款银行”,靠着这“小银行”,村民们迅速致富,协会成立之初,忠武村653户,困难户占了500多户;如今困难户降到了330户,村里八成人住上楼房。

        广西河池市扶贫办副主任蒙红宁说,“扶贫互助”新模式激活农民“造血”功能,实现产业化扶贫致富,且农民从中分享到红利后,主动挖掘致富项目,不再一味“等、靠、要”。

        目前,广西河池市运行试点,共建了44个村级扶贫互助社,入社农户3146人,一批贫困户依靠互助社的资金扶持走上了致富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