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秸秆综合利用率剑指100%

08.06.2015  12:33

      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燃料化——

  本报记者 王域西

  站在广汉全成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的堆场里,广汉市农业局副局长罗文雨对未来充满信心,“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收到小春秸秆7600多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0%以上。”他预计,今年全年,广汉秸秆回收总量有望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50%。“如果说‘不烧’和‘回收’是开始,那么下一步就是综合利用。”罗文雨说,目前广汉已初步建立起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的“四化”秸秆综合利用体系,今年目标剑指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四条出路拓展利用渠道

  全成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位于广汉市金鱼镇,是广汉市最大的秸秆收储点,占地面积达22亩。收到打捆的秸秆后,合作社只需进行粗加工,即可以600元左右一吨的价格对外销售。

  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周世成告诉记者,去年有1万多吨秸秆通过合作社销售至省内外,基本收储多少就卖出多少。“今年又新增的10台捡拾机械,收储量和销售量有望实现‘双升’。

  这些秸秆最终都去了哪?罗文雨表示,目前在广汉,针对收储的秸秆有四种较成熟的综合利用出路,其中超过六成秸秆将被转化为食用菌基料。“目前,我们与西充、金堂、大邑、都江堰等多地的食用菌栽培企业都成功实现对接。”罗文雨告诉记者,就在一周前,三水镇的秸秆回收企业才向西充一家食用菌企业卖出800吨秸秆。

  除了秸秆基料化之外,广汉还利用秸秆制作有机肥和生物质燃料。“此外,我们还通过德阳——西宁蔬菜专供合作平台牵线搭桥,将秸秆运到青海制作成动物饲料,以解决冬季缺乏牧草的难题。”罗文雨说。

  广汉市农业部门预计,今年全年广汉收储秸秆3.5万吨,为保证收储的秸秆100%综合利用,广汉将推出多项支持政策,包括对秸秆粗加工用电增容、接表及农业生产电价政策的支持机制,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更大市场指向秸秆燃料化

  尽管用作食用菌基料占到广汉秸秆出路的60%,但来自广汉市农业部门和相关行业的人士认为,随着广汉秸秆收储能力的逐渐提升,更大的市场蕴藏在秸秆燃料化中。

  广汉柯菲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行政经理王致煊告诉记者,利用新技术及专用设备,将秸秆原料压缩炭化,可以形成现代化清洁燃料。“这是替代煤炭的上佳选择。”王致煊说,公司于去年底建成投产,目前产能接近1万吨一年,产品已供应8家广汉本地的中小企业。

  作为工业城市,广汉拥有锅炉约600台左右,如果改造100台,就能完全消化广汉的秸秆。不过,目前有意愿使用生物质燃料的企业并不多。“最后一公里”卡在哪儿?罗文雨认为,经济性是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烧煤能为企业节约大笔成本;另一方面,对现有燃煤锅炉进行淘汰或升级改造也需要一定费用。

  据悉,2008年,财政部曾印发《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秸秆能源化利用给予补贴,但该补贴因市场乱象过多而在2013年被终止。王致煊坦陈,除了严控环保红线,引导和培育生物质能源市场离不开政策支持。“在现有的微小市场环境下,生物质燃料企业仅能微利运行,而对生产和使用生物质炉灶的企业来说则成本过高。

  记者从广汉市农业局获悉,为支持秸秆燃料化利用,推广生物质燃料锅炉,广汉市将对2015年新增生物质燃料锅炉并使用广汉本地秸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试点示范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由市秸秆禁烧暨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奖励补贴方案予以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