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到偏僻藏乡搞直播,乡长心里装着什么药?

30.05.2016  14:39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徐登林)“下面请甲根坝乡片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表演《欢乐的木雅娃》。”主持人话音刚落,一群穿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孩子们走到舞台中央,和着强劲节奏的音乐,跳起欢快舞蹈,观众们不时给以如潮掌声。

5月28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藏语广播和甘孜新闻网联合主办的“广播进藏寨”地面直播活动走进康定市甲根坝乡。甲根坝乡及附近乡镇近千名群众观看了直播现场的表演,贡呷仁青作为甲根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如普通群众一样静静地坐在草地上,心事重重。

看直播的贡呷仁青心里究竟装着什么药?

甲根坝乡脱贫,没集体经济不行

甲根坝,藏语译音为茶马古道驿站的地方,素有“木雅天堂”、“吉祥木雅”的美称。全乡10个行政村,有510户,2569人,民族结构以藏汉为主,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个、118户贫困户、484名贫困人口。

根据康定市统一安排,甲根坝乡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将在2019年统一“摘帽”。“除了没有移民搬迁安置,我乡将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四种方式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问题。”贡呷仁青说。

由于甲根坝乡距离康定市不太远,当地又是木雅文化的核心区,高原草地和俄色茶等资源丰富,近年来,该乡逐渐成为国内自驾游者喜爱的地方。据甲根坝乡木雅村民居接待户登珠介绍,他在当地开了一个有60个床位的农家旅店,一年的收入超过20万元。

“群众脱贫主要靠扶持生产和就业,而就业的主要方式又是发展旅游。”贡呷仁青介绍,要让甲根坝乡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像登珠一样吃上旅游饭,解决他们的启动资金、风险补助、贴息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离不开村集体经济壮大。

发展集体经济,一个要带动九个

吉不初,甲根坝乡木雅村二组人,家里4口人,9亩土地,因为妻子多病,两个孩子正上学,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5月28日上午,当记者找到他时,其正在木雅村村级活动室搬运木板。“村级活动室改造,我在这帮工,一天可挣160元。”吉不初说,20多天后,村级活动室改造装修完成,他就没法在这里打工了。

“不过,还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工作等着我。”吉不初透过木雅村村级活动室窗户,指着对面正在建设的一栋藏式房屋告诉记者,那儿正在建设木雅村自驾游接待中心,村上安排了,中心建成后,他可以到那儿打工,还能分红。

在扶贫攻坚行动中,木雅村争取到了总投资500万元的藏区联片开发项目。“依托这一项目,不但可以改造村里的基础设施,还建起自驾游接待中心和帐篷村。”木雅村村主任尼都告诉记者,自驾游接待中心和帐篷村将作为村集体经济,不但可以帮助贫困户就业,还可以让村民分红,分红中贫困户将有所倾斜。

“木雅村发展集体经济是个示范。”贡呷仁青介绍,自驾游接待中心和帐篷村的运行方式、收入使用方式和帮助贫困村民脱贫的方式都将成为其他9个村的经验。他说,甲根坝乡其余9个村将借助一个村20万元无息贷款的产业扶持周转金发展村集体经济,但仅靠这点投入还不够。

精彩直播活动,能否吸引外地投资者?

“让我们共同唱响《心中的电波》。”随着主持人宣布当天直播活动结束,工作人员纷纷上台留影,此时,贡呷仁青悬着的心才放到肚里。“活动比较完美,节目比较精彩。”贡呷仁青告诉记者,“广播进藏寨”地面直播活动虽然结束,但他的希望才刚刚开始。

今年4月8日,在甘孜州委常委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百乡筑堡垒,千村创和谐”党建先锋工程进一步强化农牧区党的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用3至5年时间,让所有行政村都有集体经营性收入,从而增强扶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广播进藏寨”活动除了报道地面直播活动,主办方邀请的新华社、央广新闻中心、四川日报、康巴卫视、四川卫视等多家媒体还集中对甲根坝乡木雅村、立泽村、日欧村、日泽村、亚弄村等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报道。

“在长期帮扶咱们的四川广播电视台藏语广播牵线下,全国这么多媒体聚焦甲根坝乡,通过媒体的报道,我想外面会有很多观众、听众和网友关注,希望有人投资我们的集体经济,或者有人愿意来经营木雅村自驾游接待中心和帐篷村。”贡呷仁青说,在扶贫攻坚中,外面的资金、管理和理念都是甲根坝乡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