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展出东北抗日联军文物 杨靖宇行军铁锅曝光

09.05.2015  14:40
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们。 东北抗日联军军服。 抗日游击队员当年在雪地里穿的靰鞡鞋。

  广州日报讯  (记者黄丹彤 摄影报道)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合办的“黑土军魂——东北抗日联军军史展览”昨天在广州起义纪念馆开展。“寻找硝烟下的广州——广州抗战时期史迹考察活动”同日启动。

  东北抗联文物首次国内巡展

  东北抗日联军战士的双靰鞡,杨靖宇行军宿营时使用的铁锅,还有赵一曼烈士牺牲前留给儿子的绝笔信,以及300多张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赵一曼、冷云等东北抗日英雄的历史照片都将在这次展览中展出,展现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历程和英雄壮举。

  在现场展示的41件(套)文物,以物叙事、以物证史,其中一级文物3件,包括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行军宿营时使用的锅撑、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少年营使用的单刀、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使用的铁笔……这些文物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日本军国主义者进行长达14年艰苦卓绝顽强斗争的历史见证。

  东北是最早遭受日本侵略,也是最早举起反抗旗帜的地区。本次从吉林省博物院引进的“黑土军魂——东北抗日联军军史展览”,是该展览第一次在国内巡展,东北抗日联军代表性人物杨靖宇、周保中的文物第一次在广州亮相。

  其中,一把锅撑,见证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硝烟中的生活。1938年,杨靖宇率部在辽宁省清原县柳木桥村宿营时,通讯员向村民单大娘家借了炕桌和锅撑给杨靖宇。在部队转移前,杨靖宇将炕桌、锅撑及时归还给单大娘。日伪军得知抗联部队来过柳木桥村后,就以村民“通匪”为由,放火焚烧房屋,单大娘家的房子被烧毁,但杨靖宇使用过的饭桌、锅撑却幸运地保存下来。

   寻找硝烟下广州抗战史迹

  “寻找硝烟下的广州——广州抗战时期史迹考察活动”昨天启动,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挑选出多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广州抗战时期史迹,组织广州市的历史老师、学生和市民回到历史的现场,寻找消逝在硝烟里的历史记忆。

  这些实地寻访的史迹,包括日本南支派遣军宪兵队队部(起义路)、献金运动开展地(人民公园)、日军广东神社遗址(南越王宫博物馆)、广州市政府合署大楼旧址(越华路)、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遗址(德政路)、日军特务机关旧址(广东省财政厅大楼)、“血泪洒黄华碑”(黄华路)、日本波字8604细菌部队驻地(中山三路中山大学医学院旧图书馆)、日军空袭广州遗址(珠江两岸)、日军“皇军慰劳所”(长堤爱群大厦)、日军控制广州交通要道旧址(海珠桥)、南石头拘留所遗址、香港难民营遗址、日本波字8604细菌部队试验场等旧址遗迹(南石头广州纸厂一带)、十九路军淞沪抗日烈士陵园(水荫路)、中山纪念堂等。

  链接:广州抗日史迹简介

  日军神社旧址:日本靖国神社是日本为供奉自明治维新时代以来战死的军人及军属的地方。日寇当年在广州建起的“广东神社”,是日军为了纪念在广东被击毙士兵的纪念地,可见当年日寇已把侵占的领土视为自己“囊中之物”。

  黄华路“血泪洒黄华碑”:1938年5月31日,日机两批16架夜袭黄华塘,即今天黄华路,全村被炸平,炸死居民100余名,到处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惨不忍睹。1946年,乡民在黄华塘立碑纪念。该碑高171厘米,宽76厘米,厚24厘米,以龙岗石镌刻。碑文正中为隶书“血泪洒黄华”5个大字,碑文中小楷书记叙了日军轰炸黄华塘村民的惨况。

  日军波字第8604部队遗址:1938年侵华日军第四支细菌部队波字第8604部队在穗成立,对外称华南防疫给水部,在中山大学医学院旧图书馆内设立大本营,配属1200多名专业人员,从事细菌研究、各种传染病研究及鼠疫培养和病体解刨。

  南石头日军细菌试验场等旧址:南石头即原广州造纸厂的家属生活区,这一带解放前是南石头监狱、南石头香港难民营、日军波字8604细菌部队实验场、南石头粤海港检疫所和日本战犯拘留所等旧址。特别是日军细菌试验部队曾利用南石头香港难民营中的难民及附近的村民进行细菌试验,导致难民大量死亡。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烈士陵园:1933年1月28日,日本登陆上海。以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奋起迎战抵抗,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表现出强悍的战斗力,成为在全中国声名大噪的抗日军队。十九路军坟场位于广州市沙东路(今先烈路),由华侨捐资建成的。

  中山纪念堂:日占时期的中山纪念堂是日伪政权活动主要场所,日伪政权多次在此召开会议和举办典礼。1945年9月16日,日本投降后,侵粤日军将领田中久一就是在这里签署降书的。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