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释广州地铁超级细菌:仍有其他抗菌药有效

11.11.2015  09:04

  地铁里发现超级病菌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对抗生素的持续滥用

  ■新快报记者 黎楚君 通讯员 彭福祥

  近期,广州地铁被检出含有“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专家认为,除感染风险之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反映出的细菌耐药问题同样值得重视。昨日,新快报记者在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和体改司指导举办的抗菌药物管理研讨会上了解到,近年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率不断下降,但是用量仍为临床用药之首。未来,在建立抗菌药物管理长效机制的同时,人们也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否则“明天将无药可用”。

  严控下近五成抗菌药仍被滥用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公众熟悉的抗生素便是抗菌药物的其中一类。伴随抗菌药物强大的抗感染疗效,细菌等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日渐显露出来。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卫计委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问题,近几年更是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进行管理。2014年,全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2010年下降21个百分点,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降至10.1%,较2010年降低6个百分点。

  不过,国家卫计委的检测数据显示,2014年下半年以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一些指标进入“平台期”。以手术组用药合理性评价数据为例,仍有近50%的抗菌药物被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一方面抬高了医疗费用,另一方面更是增加了病原体的耐药性。“当所有的抗菌药物都耐药,我们就回到没有抗菌药的时代”。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表示。

  中国单2010年就排放超过5万吨抗生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张武军在总结该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时表示,院方通过限制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权限等多种方法,有效降低了门诊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不过,他强调,医院更关注的是抗菌药使用的合理性问题。对于重症等必须使用该类药物的患者,医院坚持“该用就用”的原则。“有些市民到了医院,就主动提出要打吊针,要使用抗生素。”张武军表示,在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同时,需要提高市民对该类药物的认识。

  医疗领域之外,抗菌药还广泛地被应用于农林牧副渔行业。

  “以2010年为例,中国生产抗生素21万吨,约占世界用量的一半,其中52%为兽用,48%为人用,超过5万吨抗生素被排放进水土环境中。”张武军在演讲中提到,国内有研究公布中国58个流域的抗生素地图,广东、江苏、浙江、河北等地是抗生素污染的重灾区。在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抗生素排放量是西部流域的6倍以上。他认为,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全社会的协力推进,“今天不控制,明天将没药可用”。

  莫慌 地铁里的超级病菌仍有药可治

  针对广州地铁检出“超级细菌”的问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务科陈娟教授解释,细菌耐药性由弱至强可分为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和泛耐药三个级别。只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定义为多重耐药细菌,意味着它对常用抗菌药物主要分类的三类或以上耐药。因此,仍有其他抗菌药物对其有效。

  另外,即使感染最高级别的全耐药细菌,患者也并不是“只有死路一条”。她表示,医生仍然可以通过清除病灶,联合用药和加大剂量,以及提高免疫力的办法,对病人进行治疗。不过,治疗效果因病人本身的身体素质而异。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