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交通主要指标弱于京沪 晚高峰近三成干道拥堵

31.03.2014  11:42

广州交通拥堵到了什么程度?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是否有改善?昨日广州市交委发布的《广州市2013年度交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广州交通主要发展指标与北京、上海还存在较大差距;常规公交依然是公共交通的主体。另外,广州城市道路工作日全天处于轻度拥堵状态,晚高峰更是处于中度拥堵。

看点1

与京沪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提升对外服务能力,广州市继续加大对外交通基础建设和优化,2013年机场扩建工程、贵广南广铁路广州枢纽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凤凰山隧道(广惠西延线)等8条公路项目同步推进建设,花莞高速等3个高速公路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涉及广州市境内总里程达378公里。

白皮书》同时指出,2013年广州地铁6号线首期通车运营,运营线网总里程增至260公里,地铁7号线一期、9号线、13号线等9条地铁线路同步推进,在建项目总里程达255.9公里,全年新增地铁运力101列(528节);新增公交线路73条,服务主要覆盖白云、荔湾等行政区以及金沙洲、芳村等广佛接壤区域,新增公交车辆742辆,新开通公交专用道50公里,总里程达到320公里;水上巴士系统新建码头3个、改造码头3个,新开通航线3条,优化调整航线5条,新增船舶16艘(客船15艘,车渡船1艘),目前系统共拥有码头25个、航线12条(45.7公里)、运营船舶41艘(客船38艘,车渡船3艘)。全市新增出租车运力1500辆,打车难的现象有所缓解。

尽管如此,与北京、上海相比,广州交通发展主要指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机场旅客吞吐量、公路总里程、地铁长度、公交线路长度等方面,均弱于京沪。

看点2

地铁客运量增速居首

白皮书》显示,2013年,广州全市公共交通年客运量约55亿人次,同比增长4.4%,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1506万人次。

具体来看,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563万人次,增速居各公交方式之首,占全市公交客运总量的37.4%,骨架作用进一步提升;常规公交(公共汽车、电车)日均客运量724万人次,占全市公交客运总量的48.1%;出租车日均客运量214万人次,占全市公交客运总量的14.2%;水上公交日均客运量5.6万人次,占全市公交客运总量的0.4%,出租车与水上巴士为多样化公交服务提供了有力补充。

不过,相比京沪,广州地铁的客流强度最高,为2.17万人次/公里,京沪地铁分别为1.52万人次/公里、1.33万人次/公里,这意味着,广州地铁拥挤程度也最高,亟待优化。

看点3

工作日全天轻度拥堵

市民都很关心:广州交通拥堵到了何种程度?

白皮书》指出,2013年城市道路工作日全天交通拥堵指数为4.8,处于“轻度拥堵”等级,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指数为6.36,处于“中度拥堵”等级。工作日道路平均运行速度为30.3公里/小时(环城高速以内区域),同比下降0.16%,道路运行状况基本与上年持平;晚高峰时段干道路网平均速度为25.7公里/小时,平均速度小于20公里/小时(低于国际交通拥堵警戒线)的干道占29%。

根据对北京路、天河城、三元里等核心区主要商圈交通运行监测,2013年核心区主要商圈交通需求较大,晚高峰时段道路运行速度接近20公里/小时,其中北京路商圈与天河城商圈道路运行状况最为严重,工作日晚高峰运行速度仅为20.6公里/小时和20.9公里/小时,另外,广州市过江通道流量监测显示,过江通道早高峰流量同比下降2.1%,但鹤洞大桥、琶洲大桥均有不同幅度增长,通道总体运行压力依然较大。

基于广州的交通状况,《白皮书》重点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行动方案,将继续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继续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加快完善与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枢纽城市相适应的开放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记者 胡良光 实习生 袁桂麟 通讯员 交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