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座抗日烈士公墓埋没菜市场
文 羊城晚报记者 何裕华 实习生 胡文琦
广州人,你知道“广州新一军公墓”在哪里吗?
“在所有的广州地图上,都没有新一军公墓的任何信息;在中国广州档案网‘革命史迹’所列的30个革命纪念坟茔、场所中,也没有新一军公墓的名字”。广州市政协委员卢洁峰日前发表的博文《被遗忘的广州新一军公墓》引起网友关注,文中指出,在白云山脚,毗邻菜市场和服装批发市场,埋葬着1.7万抗日战争期间赴印缅为国捐躯的烈士遗骸,而这个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公墓,至今鲜为人知。英雄泉下有知,是否有憾?昨天,羊城晚报记者前去探看这座埋没于菜市场的公墓。
未曾落地的保护
21年拉锯商讨
保护停在纸上
1947年9月,为纪念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原陆军新编第一军赴印缅抗击日本侵略军为国捐躯的2.7万多名将士,时任新一军军长孙立人亲自选址,在白云山南麓修建起广州新一军公墓,将从印缅战场上找回来的1.7万烈士遗骸埋葬于斯。
昨天,记者来到濂泉路和广园路交界处寻找广州新一军公墓的历史遗迹,只见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墓园纪功亭,被埋没在肉菜市场之中。而公墓入口的墓门牌坊也被服装批发市场的档口包围,与纪功亭、墓门牌坊隔着一条大马路和一道高架桥的墓地主体,则被圈在军事禁区中,谢绝参观。
“明年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了,公墓现在却是这个样子……”卢洁峰忧心忡忡地说,1993年广州市政府已出台十六字保护方针,即“尊重历史,原地保护,分期修复,照顾现实”,但后来保护工作并没有继续下去。2006年,广州市政府认为原地保护有困难,计划把公墓搬迁至黄埔琶洲岛,一部分老兵同意了,但也有部分老兵不同意,这样拉锯数年也无果。
据了解,过去21年来,卢洁峰曾多次就此递交提案,媒体也多次称该公墓将“异地搬迁”、“重建保护”,但最后均不了了之。2013年,卢洁峰把多年收集的详尽的公墓信息上报省委,经过政府调研决定:广州新一军公墓必须原地保护,拆迁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13年10月,文广新局就此召开会议,但‘因为征地范围太大’,保护方案始终没定下来。于是,我建议先建好纪功亭和墓门牌坊,上个月我去看的时候纪功亭是建起来了,但还没盖瓦。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原地保护现在就是没有保护,根本没有具体措施落实保护!”卢洁峰说。
早被遗忘的历史
委身喧嚣市场
街坊无一知情
位于广园中综合市场中央的纪功亭,正处于重新装修阶段。施工工人忙碌地为亭子顶部铺瓦,亭内石碑上刻有“新一军征缅阵亡将士公墓”字样。亭旁海鲜档档主张姨表示:“市场还没建成之前就有这亭子,但一直是破破烂烂的样子,直到一个多月前才有人来重新装修。”当记者问张姨是否担心该市场因保护文物而拆迁时,她则一脸淡定地说:“不会的,要拆早就拆了,还等现在吗?”
在亭子不远处的濂泉路服装批发市场内,那墓园门楼更难辨认。市场入口车来货往,墓园大门牌坊两旁已经被服装商铺占用,门楼上嵌入的纪念碑字迹已磨灭褪色。
在门楼处站岗的保安告诉记者,“里面是军区部队家属的住房,不得进入”。另一位在附近经营童装生意的陈女士则表示:“附近这几家店原来都是属于军区的,后来放租出来,我也是这几年才租下来开店的,什么文物墓园我都不知道。”
同时,记者又在墓园遗址附近随即询问了不少街坊,但没有一个人知道该处有一个墓园埋葬了1.7万位抗日战士。就算对纪功亭和墓门楼有认知者,也对“广州新一军公墓”没有概念。陈女士称:“这里没有什么墓园,可能以前有过,但之后迁走了吧,要找烈士墓的话还是去烈士陵园或者黄花岗吧。”
“就算这里真的是墓地,现在也没人知道了,”今年65岁的“老广”关伯说,他于20多年前搬到沙河,当时,附近的军区已是禁区,里面的情况谁也不清楚,“如果墓园是建国前就修建起来的话,那可能要找比我还老的本地人才知道了,但估计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原标题:广州一烈士公墓埋没菜市场 至今无保护方案)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