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践行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 实现跨越式发展

17.08.2014  22:48

日新月异 感受广安新变化

感恩为主题 伟人故里变投资热土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毛逸) 广安地处长江中上游,呈扇形分布在川中丘陵与平行岭谷两大地形区之间,是三峡库区发展的接力带,素有“川东门户”之美誉。

        “手掌木偶”“岳池灯戏”“抬幺妹”等风俗在这里世代传承;这里的“麻哥面”“盐皮蛋”等特色小吃吸引着八方游客;在这里,孕育了“红岩魂”,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红色旅游文化;这里,也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世纪伟人邓小平的家乡,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便出生在广安。

        时光荏苒,弹指巨变,广安正沿着历史的曲线在川东北大地上焕发着勃勃生机;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这座千年古城,正在用它的快速发展、独特的文化底蕴,散发着无穷魅力,以崭新的面貌向人们走来。

        乡村如画

        新农村、新农民、新家园

        “哇,好洋气的小别墅!”“这里的村庄简直美得跟画一样!”游人们不禁欣喜地喊出声来。

        来到佛手山新村,最大的感触便是整洁、干净:天空下着雨,路上的行人不多,平整的水泥小路,一栋栋崭新的“小别墅”伫立道路两旁,黑瓦白墙,窗明几净。

        “我们刚住进来已经20多天了,感觉多好的。”熊素兰笑着介绍,自己的房子总共160多平,四室两厅两卫,屋后还设有车库,“房子的成本据说是4000多一平,但是我们村民每米只出2000多,其余的部分由政府补贴。

        谈到过去住的老房子,熊素兰忍不住摇了摇头,“我们以前住在山崖下面,又是滑坡地段,每次下暴雨,我们都住得不安心。”她清楚地记得,前年遇上大风,老房子上的瓦都被吹跑了,之后滑坡落下来的泥土砂石更是砸坏了家里的厕所,搬进新村,熊素兰坦言“安心了不少”,“新村里的房子都是新型材料建的,防火防潮,隔声防水,还能抗9级地震,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了。”不仅如此,配套设施上,佛手山新村规划有农贸市场、游客接待中心、戏台,商业中心等,保障村民的生活所需。

        事实上,佛手山新村的风貌是广安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广安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开展幸福美丽新村试点14个,启动新型房屋示范点9个,广安市协兴镇佛手山新村就是新型房屋示范点中的一个。

        “以后我们除了务农,外出务工,还可以自己搞一些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新型农村,新型农民是今后发展的大趋势,对于未来,熊素兰已经也有了自己的计划,她相信,随着新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家乡也会越来越美。

        经济:

        践行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

        实现经济发展全面提速

        去年以来,广安用改革的办法,创新实践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抓住广安区划调整机遇,扩大广安国家级经开区管辖范围,新设立川渝合作示范区枣山物流商贸园区、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组建广安发展建设集团、广安交通建设集团,构建了6个区市县、4个产业园区、2个投资建设集团的竞相跨越格局,经济增长由“5点驱动”升级为“12个轮子驱动”,发展活力全面释放。

        其中,广安市4大产业园区成为有效集聚现代产业和投资的主体,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广安经开区被纳入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和1000亿培育园区,正实施总投资586.4亿元的49个项目;枣山园区正实施总投资352亿元的25个项目;协兴园区正实施总投资256亿元的25个项目;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正式进行运作阶段。6个区市县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科学定位,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了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总投资602.6亿元的105个产业项目落地开工。

        今年上半年,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增速居全省第5位,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3%,增速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4%,增速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增速居全省第5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8.1%,其中国税、地税收入分别增长21.8%、20.7%,增速分别居全省第3位、第1位。

        广安的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步入建区设市以来最好最快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