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蓥城倾听QQ群里的“扶贫经”

04.02.2016  11:09

 

(芃羽 雷长生) 小陈,你要的土鸡准备好了,一只6斤8两,一只7斤。”近日,四川新闻网记者跟随明月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陈强前往该镇贫困村竹河村了解种养经济发展情况,等在路口的游中梅开门见山谈起生意。陈强按事先谈好每斤25元的价格,付给游中梅345元。

  原来,这一切缘于一个QQ群。陈强是群内成员,也是该镇联系竹河村的干部。他将该村有大量生态农产品的信息发布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很快有人托他代购两只土鸡。

  这个名为“明月精准扶贫产品供销”的QQ群,是为扶持贫困群众大力发展种养经济、探索建立贫困户后续服务机制而搭建的一个生态农产品供销服务平台。

   庭院经济”不断壮大如何销售困扰群众

  “明月镇地理位置偏远,临渠江,土质沙化,有大片竹林和滩涂地,这些劣势对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和生态畜禽养殖来说,反而是一种优势。”明月镇党委负责人介绍,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镇通过深入调研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扶持竹河、白鹤咀、明月、三河团、刘家庙5个贫困村大面积种植非反季节绿色蔬菜瓜果,采取传统方式大规模养殖鸡、鸭、鹅、鱼、猪、羊等生态畜禽,增强“造血功能”。目前,该镇各类季节性蔬菜种植地面积已达800余亩,白鹤咀村新建的300亩蔬菜基地已完成土地调形;畜禽存栏量达2.5万只(头),短期内可上市销售的约6000只(头)。

  问题随之而来,如何销售面临考验。以竹河村为例,该村目前有贫困户72户185人,种植蔬菜400亩、年产量约40万公斤,养殖畜禽5000余只(头),所有产出原来均是由农户自产自销。游中梅是竹河村的种养大户,养殖了190只鸡鸭、两头猪,种植了20多棵李子树。如何将产出变成经济效益一直是她闹心的事。

  为方便竹河村群众生产生活,带动“庭院经济”发展,明月镇从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开始。去年以来,该村建成15公里乡村公路、7公里“院院通”道路。“交通便利了,村里不少人买了电动三轮车,把农产品整车拉到双河农贸市场去卖。”代君余是该村蔬菜种植大户,他家的30多亩田地按理说每年至少应该产出2.5万元纯收入,“但市场饱和,东西拉到农贸市场也不好卖,实际产出基本只能达到预期的一半。

  对此,明月镇也曾想过不少办法帮助农户减轻压力、拓展销路——派出专人精心规划种养结构,科学指导降低投入成本;主动对接辖区超市、商户、摊点,优先采购贫困村的农产品……

   “互联网+”带来“合同供销”“订单种养

  转机,出现在去年12月底。结对帮扶明月镇的广安市国土资源局建议拓展该镇机关食堂在贫困农户处采购农产品的思路,共同探索建立更广泛的“贫困户后续服务机制”。

  经过酝酿、筹备,集贫困群众农产品信息发布、采购下单、货物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明月精准扶贫产品供销QQ群”成功建立。广安市国土资源局和明月镇分头行动,分别联系广安、华蓥两级相关部门、单位,争取与他们的机关食堂建立合作,优先采购明月镇贫困村、贫困户的生态农产品。目前,广安市国土资源局和华蓥市国土资源局、工商质监局、政务中心、审计局、环保局等单位机关食堂已签订供销合同,广安市人社局、政府办等单位机关食堂正在衔接商议中。

  在QQ群中,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发布生态农产品种类、数量、成熟时间等信息资料,以便采购方制定采购计划;采购方通过QQ群、电话向该镇订货,详细列出所需生态农产品种类、等级规格、数量等要求,双方确认完成订单;货物送达后,采购方按月结账,由明月镇据实发放到农户手中并第一时间公开账目。

  “我们以镇政府名义和采购方签订合同,实现‘合同供销’‘订单种养’。”杨奇勇出示的一份《明月镇精准扶贫生态农产品供销合同》式样显示,贫困户等农户向采购方提供的生态农产品,必须是家庭自主生产的非反季节蔬菜瓜果和采取传统方式养殖的无公害畜禽活体;每周一、周三下单,每周三、周五分别送货;专门运输车辆由明月镇负责调派,运输产生的费用由采购方和农户各承担一半,明月镇对农户给予一定补贴。

  按照该模式,1月11日,华蓥市国土资源局、工商质监局机关食堂所需的一批鸡鸭、蔬菜,分别从白鹤咀村、竹河村成功采购,交易金额达8600余元,涉及农户一次收入1700元至3500元不等。

  杨奇勇说,该镇还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建立影响力更大、涉及面更广的后续服务平台,做活做实农产品供销服务。而在游中梅家里,她从售卖畜禽赚得的钱中拿出1000元,外加政府补贴的2000多元,买回了一批铝皮板增建圈舍,准备继续扩大鸡鸭养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