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文明城市为民创建、全民参与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0电(王爵 王林 刘定春)全国文明城市为谁而创、为谁而建?10日,广安给出的回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民而创、利民而建、惠民而为,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扮靓城市文明底色,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常态长效,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民创建增添群众生活幸福底色
停车位规范整齐,文化广场宽敞明亮,还新增了健身器材,步梯楼安装了电梯……前段时间,广安市广安区北辰街道工行家属院小区“改”出了新模样,小区居民纷纷点赞,环境好了,大家住着更舒心。
小朋友向垃圾桶扔垃圾。刘定春 摄该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存在着管道老旧破损易堵塞,水、电、气线路老化,路面破损残缺等问题。为此,广安投入200余万元,对小区进行大改造。曾经的老旧小区摇身一变换“新”颜,“老”居民也过上了“新”生活。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如果说“翻新”老小区是硬件提档,那么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则是软件提速。近年来,广安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了如官盛湖生态湿地公园、渠江红滩音乐公园、五一公园等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城市人文景观,凝练形成独特的文化印记,让城市凸显浓郁的“广安味”。
最重要的是,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广安还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加大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力度,下硬功夫治理“脏乱差”,营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城乡环境。
如今,走进广安城乡大地,环境更加整洁了、秩序更加井然了、生活也更加舒心了……城市的文明色彩越来越鲜亮,群众生活幸福底色越来越浓厚。
崇德向善文明风尚浸润人心
江建琼:奉献民族地区教育事业12年,以实际行动诠释“诚信为本”;杜静:蓝天下的“活雷锋”;詹建川:用淳朴的孝心诠释中华美德……今年6月,2022年第二季度广安好人公布后,又一次在全市掀起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热潮。
社区工作人员粘贴提示。刘定春 摄打造好人辈出的尚德之城,引导广大市民见贤思齐。近年来,广安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好人榜”,涌现出一批“身边好人”“最美人物”“道德模范”。
在广安各中小学校,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为理念的“小手牵大手·共建文明城”主题活动持续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师生、学生家长全面参与文明城市巩固提升行动,积极营造出崇尚社会公德、践行文明美德的良好氛围。
再看社会层面,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窗口、文明市场、文明家庭等文明细胞建设广泛开展,“欢乐市民大赛”“欢乐农家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常态化开展,数以千计的和谐平安户、遵纪守法户、清洁卫生户、好婆媳、好邻里等在文明创建中脱颖而出。
文明的劲风不只是在城市建成区,而是吹拂着广安9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广安坚持将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整体谋划,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一盘棋”。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心、所)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法律服务、扶贫帮困等实践活动,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如今,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广安每一个细微之处,无不彰显着文明的力量。
全民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城市名片
8月8日上午,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帽合村,几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帮助缺劳户收割稻谷。当前正值水稻丰收时节,代市镇成立了21支由党员、干部组成的“助收志愿服务队”,冒着高温分赴各村帮助缺劳农户抢收,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不光是在广大农村,在广安城区各大交通路口、社区小区、景区景点等,活跃着一群“小红帽”“红背心”,他们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专注于清理卫生死角,为游客提供暖心服务,成为广安一道红色的文明风景。
志愿者便民服务点。刘定春 摄在社区、在街道,带着党徽的党员、带着红袖章的群众,活跃在文明创建的第一线。随着“千名党员干部进街道,共建文明社区”“亮美城市·文明有我”等活动的开展,广大市民纷纷参与到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行动中,让文明种子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过程中,广安大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和队伍建设,印发《广安市学雷锋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实名注册志愿者54万余名,建成志愿服务站168个,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工作站18个。
广安还广泛组织开展了文明交通劝导、文明社区共建等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和发起志愿服务项目7000余个;引导市、区两级文明单位联系对接中心城区社区,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普法宣传、健康教育、垃圾杂物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和优质服务。
随着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广安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从扶贫济困、义诊送药、治理环境,到参与社区建设、主动服务城市发展,志愿服务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志愿服务精神成为社会新风尚,城市文明之光更加闪耀。(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