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种好教育改革试验田

15.04.2015  02:19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2010 年颁布实施,至今已5 年。今年,省教育厅将组织开展《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期总结评估。为大力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进展,提升四川教育影响力,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本报特开设“落实《规划纲要》中期回望·市(州)行”专栏,遴选部分市(州)进行全方位、深度报道,展示各地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 这里是邓小平的故乡。改革,是这片土地上最深的烙印。 作为深化教育改革、落实《规划纲要》的试验田,广安也是一片教育的热土。 资金投入 市《方案》比省《纲要》规定的投入比例高出两个百分点 望着窗外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武胜县嘉陵小学校长尹治国内心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5 月完成实验楼、办公楼建设,8 月完成校园绿化、道路、广场等附属设施建设。”尹治国说,届时,嘉陵小学将成为武胜县功能用房最充裕的学校之一。 为有效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2012 年6 月,武胜县决定在城区新建嘉陵小学,规划占地35 亩,总投资3500 万元,建筑总面积16885 平方米。设计规模48 个教学班,容纳2000 多名学生入学就读。 这样大手笔的教育投入,在广安市并非个例。 2011 年,广安市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政府共建的“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试验区《方案》明确,到2012 年按可比口径计算全市各级各类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0%。这比《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达到18%”的目标高出了两个百分点。 事实上,近几年广安市地方财政逐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每年的增长比例都高于20%。2012 年,广安市财政教育支出33.1 亿元,比2011 年增长33.7%,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2.3%;2013 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35.8 亿元,比2012 年增长8.2%,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1.9%;2014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39.6 亿,比2013年增长10.6% ,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2.1%。 在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同时,广安市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倾斜力度。该市紧紧抓住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 周年的历史机遇,争取中央、省到位资金特别是建设性资金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012 年、2013 年和2014 年,中央、省到位建设资金分别为3.78 亿元、4.23亿元和4.48 亿元。广安市还积极吸纳民间资金和企业投资教育事业。三年多来,共签订民办学校办学和教育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20 余个,协议资金近50亿元,已到位资金近20亿元。 借力这些资金支持,广安市3 年来新建成公办民办幼儿园115 所,改造薄弱学校193 所,建设寄宿制学校52 所,竣工和在建教师周转房1690 套,新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10所。 队伍建设 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校长教师共成长 “我接手广安中学的时候教师很少,很多老师都是超负荷工作。3000 个学生,只有100 名老师。”广安中学校长王锡元回忆道,“不仅数量少,师资素质也较弱,学校教学活动开展起来很困难。” 他认为优质教师缺乏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广安当地经济条件不发达,许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来这里工作;二是当时优秀老师流失严重,大部分都去了重庆、成都等条件好的地方。 如今,王锡元缺教师的烦恼有所缓解。每一位来到广安中学的新老师,都要先接受学校为他们制订的一系列培训计划。经过3 年左右的成长,他们大多都成为教学战线上的“主力军”。王锡元说:“现在我们挑重担的都是年轻老师,大部分年级组长是30 多岁的青年教师。特别是市、区教育局提供的培训平台,让这些年轻人见得更多,学得更快。” 王锡元口中的培训平台,指的是广安区近年来在教师队伍方面开展的一系列新举措。自从广安市与上海市徐汇区签订友好协议后,广安区每年都要派遣优秀校长和教师去上海优质学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锻炼。这些人员不仅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还要和当地老师一起,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广安市还打破了传统的高中阶段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任免机制。省一级示范高中,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由市委进行管理,人事任免则由市委组织部在听取市教体局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后形成动议工作方案。学校主要领导班子的考察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教体局派人参加考察。根据考察情况形成调整任免方案。省二级示范高中、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人的人事任免由市教体局在听取区市县委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动议意见,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人意见后,形成动议工作方案。考察工作则由市教体局牵头,区市县委派人参加形成调整任免方案。 “这样,一方面是把‘管人’与‘管事’结合起来了,另一方面有利于高中校长在全市范围内的有序交流。”广安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刘中平如此解读这一政策。 华蓥市在教师的交流上也有不少改革新举措。该市落实“新聘教师与首聘学校签订聘用合同,服务期限不得低于3 年,服务期满后方可交流”的制度。县域内,校长在同一学校任期不超过3届(9 年),每年城区中小学教师申报中级、高级职称、特级教师,要有1 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同时,从教育局机关或学校中选派骨干到农村学校任(或挂任)副校长,为农村学校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均衡发展 在规范和达标基础上实现有特色的均衡、有质量的公平 近几年,在办学条件和办学规范基本达标后,一些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出现了松懈的状况,失去了发展的目标。刘中平说:“为了寻找提升办学质量新的突破口,我们要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学校的特色发展和课程改革上,进而实现有特色的均衡、有质量的公平。” 石盘小学是武胜县最为偏远的学校之一。该校结合地域文化特点,深入挖掘石文化。学校开设了校本教材《石之魅》,囊括了“玩石活动课”、“石雕石刻欣赏课”和“石文”感悟课。通过开展这些课程,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对家乡石资源进行探访、分析、研究,既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又让父母与子女在活动中增进亲情。 现在,校园石海、石作品橱窗已是石盘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师引导学生以石修身,以石寓乐,以石悟道。对石文化的发掘让学生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了创造美的欲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广安市围绕学校特色建设开展研究,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理论指导、经验总结和决策咨询作用,通过课题研究推动特色学校建设科学有序、健康顺利地发展,从而加快试验区建设步伐。经专家组评议审核,广安市共设立了34 个课题,成为广安市特色学校创建专项研究项目。 课堂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主阵地,课改则是推进教育前行的原动力之一。华蓥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将“自学互帮导学法”作为课程改革国家理念在华蓥的“接地点”,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华蓥市双河小学党支部副书记邓绍勇见证了“自学互帮导学法”在华蓥生根发芽的过程。邓绍勇的第一堂实践课就出了问题。本该是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结果,他却不自觉的“包办”了下来,在讲台上开始了“演讲”。 “后来我就开始观摩示范课,与教学骨干在课后谈感悟,慢慢收获成长。”邓绍勇说,在熟悉掌握了“自学互帮导学法”之后,他与双河小学的老师们参加了不少送教活动,将他的感悟与理解带到村小老师面前。如今,“自学互帮导学法”的应用如同春雨一般,已经浸润在华蓥市的每一位教师身上,形成了一种教育新常态,真正做到了让城乡每位教师都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