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岳池县:乡村旅游“激活”贫困村

11.11.2016  22:12

 

  瞿家店村贫困群众参与旅游业人数达164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85%,旅游收入在贫困群众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乡村旅游“激活”贫困村

  11月5日,记者来到白庙镇瞿家店村水泥路修建现场,只见一辆翻斗货车将砂砾石倾倒在地,10余名修路工人手持工具将石子均匀铺摊,整个修路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条路修好后,就能与邻村李白寺村通车了,我们连片发展乡村旅游也会更快。”该村党支部书记廖中友告诉记者,今年,村里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与邻村的交通“壁垒”一旦打破,连片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带指日可期。

  瞿家店村辖11个村民小组,288户1001人,距白庙场镇7公里,是建档立卡贫困村。2013年底,全村仅有泥坯路6.8公里,贫困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650元,是有名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手机信号“盲区村”。

  这样一个处处看来都十分滞后的贫困村,想要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带,成为全市脱贫攻坚阵地的标杆,底气何在?记者在走访中找到了答案。

  基础建设为脱贫奔康“开路

  在该村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今年76岁的舒先财老人正忙着收拾自己新房的建筑垃圾。旁边不远处,老伴沈家秀在整理着土地,准备播种豌豆。

  “我打算把墙刷白,再买点必要的家具,就可以住进新房了。”舒先财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自己将如何对新房进行布置。

  在这个聚居点,与舒先财比邻的还有10户获批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住房以及“6+1”村活动中心。这些新建的房屋,或是楼房,或是平房,外墙都是统一的白灰相间,带有川东民居特色。在聚居点的前方,是一个广场,几个花坛点缀其间,花坛中栽满了各类花草,让来往的村民不时驻足观看。在广场边,有一排醒目的运动器材,供村民在闲暇时锻炼身体。

  “新村聚居点的相关设施已全部安装完成,不久后,大家就都可以住进新房子。”廖中友说道。

  据了解,为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该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户,D级危房改造15户,新建“6+1”村活动中心,涵盖村“两委”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等功能室,现已投入使用。

  该村大力推进通村通组公路、产业道路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4.5米宽的村级水泥路10.2公里。

  同时,努力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新建山平塘5口;建成通讯信号塔1座,百兆光纤已入村,实现了免费WIFI覆盖村核心区域,手机信号、广播信号、电视信号全村覆盖;新增电力扩容变压器1台、小型集中供水站1个,自来水入户达79户。

  长短结合村民增收“有根有据

  11月4日,瞿家店村的藤椒基地一派忙碌,在基地打工的村民舒元中正忙着为藤椒除草。

  “我们利用山头的撂荒地,发展了800亩的藤椒,并套种了豌豆等‘短、平、快’的低矮作物。”业主张英俊告诉记者,“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模式可以有效保证经济效益,并带动村民、集体增收。

  为让贫困群众实现产业脱贫,该村在产业选择上注重“长短结合”,“输血”与“造血”结合,实现业主、群众、村集体“三方共赢”。

  依托特驱养殖公司,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利用产业发展周转金入股,修建集体鸡舍2700余平方米,即将投入使用。引领贫困户“寄养”小家禽,所得利润按一定比例,由农户与公司分成。据了解,该村参与小家禽“寄养”的农户有125户,养殖土鸡3万只,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与集体增收。

  除此之外,该村还引进业主,发展观赏荷花300亩,目前正进行土地调形及附属设施修建;由村集体租用村民拦河筑堰形成的占地5.3亩的堰塘养鱼,至今已创收1.7万元……

  这些帮扶项目的实施,成功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渠道,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如今,我家早已超过脱贫线了。”舒元中自信地说道。

  乡村旅游开启幸福新生活

  “来这里度周末,不仅空气清新,还可以吃到正宗的农家菜,体味淳朴的农家风情。”11月5日,家住岳池县城的赵友斌携家人自驾游来到瞿家店村的古家寒舍。在这里,他们吃农家菜、游村史馆、赏川东民居、看乡村胜景……“最重要的是,这里能勾起人的乡愁。”赵友斌说,乡村风景让他回想起了儿时的情形。

  与赵友斌一样来此度假的游客数不胜数。

  “我们这个农家乐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每天可接待近100人的餐饮、娱乐。”古家寒舍负责人代林告诉记者,自今年5月营业以来,古家寒舍单日营业额最高达到了4000元。

  “我们将打造以农家风味为特色的餐饮项目,辅以自助烧烤、垂钓、捉螃蟹等体验活动,结合川东民宿的特点,形成集食、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家文化休闲旅游场所。”说起乡村旅游的前景,代林的脸上满是自信。

  他的自信来源于该村以乡村旅游业为扶贫抓手的发展思路。今年9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打造六大旅游扶贫示范带,瞿家店村处于所在示范带的核心位置。为此,该村倾力打造“瞿家店乡愁园”,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向乡村旅游业倾斜,发展藤椒、桃、荷花等产业,并依托乡村风貌打造,突出川东民宿特点,积极鼓励业主与农户大力发展农家乐。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据统计,该村贫困群众参与旅游业人数达164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85%,旅游收入在贫困群众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