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朝天区发展农特产业助推脱贫奔康

23.11.2016  21:36

  近年来,朝天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脱贫攻坚统揽“三农”工作,按照“升级五大产业,新村全域覆盖,农民收入翻番,实现脱贫摘帽”的农业农村“二十四字”工作思路,依托山区自然条件,挖掘生态资源优势,念好“”字经,做好“”文章,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靠山脱贫、靠山致富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3年、2015年两度荣获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区。

  一、坚持扩量与提质并举,促进产业提速增效

  一是壮大产业发展规模。立足独特的气候条件、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确立了“生态、绿色、高效”的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五大农业特色产业,突破性发展肉羊产业,大力开展土鸡产销对接,因地制宜发展小水果、藤椒、魔芋、山葵、中药材、冷水鱼等特色农产品及休闲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区核桃树总规模达40万亩1000万株,核桃产量达3.7万吨,连续7年居全省县区首位,农民人均拥有核桃树2亩多50余株;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总产量80万吨;出栏肉羊6万只、土鸡170万只,并制定了肉羊、土鸡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和奖补办法。朝天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核桃之乡、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区、全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全省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县区、全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基地县和优质茧加工县。

  二是增强园区带动效应。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大园套小园,园园相连,梯次推进,全域覆盖”的总体思路,坚持产村相融,分别以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为园区主导产业,突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每年建设1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和带动全区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区建成现代农业园区7个,园区核心区面积达9.8万亩,覆盖贫困村8个,累计带动贫困人口3000余人。

  三是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始终围绕助农增收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区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近一半的村已成为特色产业专业村,农民收入一半以上来自特色产业。其中,产业发展户人均核桃收入5500余元、蔬菜收入3000余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贫困户“造血”功能大大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7%,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685元,增长10.6%,增速连续两年在全市县区位列第一,被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区。

  二、坚持基地与龙头同育,构建新型经营体系

  一是狠抓经营主体培育。深化“户改场、场入社、社联企、企接市”主体培育机制,特别是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给予优先扶持和奖励补助,积极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1+3”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目前,全区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农民专合组织235个、家庭农场211家、专业大户5000余户,每个贫困村均至少建立了1个专合组织或家庭农场。

  二是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创新“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产业基地+贫困户”、“大园区+小业主+贫困户”等产业基地发展模式,实行项目、资金向参与扶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农业产业规模经营、集聚发展。“十二五”期间,朝天区被评为全省“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重点县区,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高山露地绿色蔬菜基地。

  三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与贫困农户建立稳定的合同订购、保底收购、二次返利等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带动贫困农户比例达30%以上。

  三、坚持品牌与市场共建,增强产品竞争实力

  一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创建品牌,持续推进商标创建、地标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工作,积极打造特色知名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朝天核桃”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曾家山蔬菜”创建为四川省著名商标;“曾家山马铃薯”、“曾家山甘蓝”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曾家山甘蓝”获国家名优新特产品称号;核桃、无筋豆、茄子、黄瓜、西红柿、香菇等6个产品获有机产品认证,11个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通过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其中辣椒、甘蓝、马铃薯等8个农特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广元灰鸡”成为畜禽遗传资源品种。

  二是严把农产品质量关。严格实行原产地保护,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和产地准出制度,建立了朝天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25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24个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管站,朝天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通过省级“双认证”。农产品监管机构配备了专业检验检测设备和工作人员,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抽检,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年均抽检农产品样品1000个以上,合格率达100%。

  三是拓展产品销售市场。朝天区在10多个省市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农特产品摊位摊点30余个,新培育农村电商站6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和渠道,促进和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朝天核桃已远销省内外40多个大中城市及日本、韩国、东南亚部分国家,曾家山蔬菜走俏省内外50多个大中城市,并实现直供澳门。

  四、坚持科技与创新相融,夯实产业发展后劲

  一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深入开展“区院合作”、“区校合作”,大力开展农业品种选育和技术创新,成功选育出4个优良核桃品种,朝天成为全省10个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之一;“广元灰鸡”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组鉴定。坚持科技服务精准到户全覆盖,为每个贫困村派驻1名农业科技人员,采取“一对一、手把手”的方式对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目前,累计技术培训受益1.5万余人次,使贫困户每户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二是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大力开展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实现了“资产→资本→资金”的蜕变,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核桃、藤椒等产业的融资难题。探索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有效整合农村闲散资金,发挥了资金集聚效应,降低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融资成本,激发了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目前,已累计发放借款1700余万元。

  五、坚持统筹与保障齐抓,建立产业抓建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朝天区委区政府将做强产业纳入“强村行动”,坚持每季度集中研究产业发展,协调解决发展难题;县级干部每人联系1个乡镇1个贫困村和1户以上贫困户,区四大班子分管和联系同志每人负责抓建1—2个农业特色产业,每个产业建立1个发展中心,并落实了一套抓建班子,为每个贫困村选派了一名驻村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力量统筹,确保了产业发展决策部署全面落地,确保蓝图变成现实。

  二是建立投入机制。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变、财尽其用、分工协作”的原则,实行“普惠+特惠”扶持,每年整合打捆使用农业和涉农项目资金5000万元以上,集中用于农业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以上,用于产业发展奖补。同时,区财政为当年计划脱贫的每个贫困村安排了专项扶贫资金、产业发展周转金,为当年计划脱贫的每户贫困户安排了产业发展周转资金,为每户贫困户提供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保障了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三是建立考核机制。朝天区委区政府坚持每年与部门和乡镇签订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纳入脱贫攻坚、农业农村工作单项目标和年度绩效综合目标管理,严格考核,逗硬奖惩,促进产业发展责任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