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昭化区:“三千两促”惠民生

04.05.2014  11:13

——昭化区创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见闻 

  徐凯 记者邹贤良

      “大爷,你的血压是130到80。”“合窍(合适)不?”“身体很好,祝你长寿。”17日上午10时,昭化区黄龙乡高照村村委会坝子里,83岁的刘金生量完血压正和医生对话。

      旁边,还有一大群村民有的在向医生咨询,有的在一间小屋子里接受B超检查……

      这是昭化区以“三千两促”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千名医护保健康”的一个场景。

      据了解,“三千两促”活动是指千名干部结农亲、千名教师访万家、千名医护保健康、送法下乡促和谐和“三本台帐”促惠民。

      “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活动?”区委书记陈正永介绍说,“昭化区既是省级贫困县区,又是亭子口移民库区,经济基础薄弱。以‘三千两促’为载体,以健全‘三本台账’运行机制为抓手,通过结对帮扶推进机关干部下基层,持续给力解决所联系村(社区)贫困农户、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具体问题,更能发挥各行业系统职能性作用和行业优势解决发展需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真正为民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圆梦想。

      今年1月,卫子镇干部张德刚下村来到卫子村5组村民李子银家,得知李子银因遭遇车祸不能重干体力活,父母长年卧病在床,妻子嫌家穷不辞而别,本应上高中的女儿李倩因交不起学费只得辍学在家,眼看这个家快支撑不下去了。

      随即,张德刚建起了他家的困难帮扶台账,先后帮忙联系他到就近建筑工地打零工,联系民政所纳入低保,还联系石井铺乡做药材生意的爱心人士肖永波一次性给予了4000元的资金帮扶,解决了李倩上学费用,肖永波还承诺每月定期给李倩寄生活费。

      “是他们的帮助找回了我生活的信心,我这辈子都得感谢他们!4月1日,张德刚再次来到李子银家,老李说出了想发展产业想法,最后,通过了解商定可利用他家附近的一堰塘养鱼来增收,张德刚当即表态找人联合承担鱼苗费和联系鱼苗。此刻,激动的泪水湿润了老李的眼角。

      “帮助别人只要有诚心,有些事情几个电话就能解决。”说起干部下基层解难

      事,区委宣传部干部康小龙说得实在。

      4月4日,康小龙到大朝乡云台村4组帮扶户熊万军家开展“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39岁的熊万军家一贫如洗,约15平方米的房子里,能值钱的就一个电饭煲,睡的床还是几块木板钉成的。他不是懒,而是几年前得了全身无力的怪病,到处治疗花光了钱。丧失劳动力后,生活只有靠邻居救济。“看到这些,想到自己还能帮他一把。于是,通过几个朋友的电话联系到了广元博爱医院,对方同意治疗费通过新农合报销后的个人部分和门槛费全免。所以,第二天我就送他入院治疗了。

      据区长龙兆学介绍,昭化区开展“千名干部结农亲”活动以来,全区3100余名各级各类干部深入到各乡镇(街道)、村组和社区、联系结对了4800余户贫困户、留守儿童等,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

      “第一次去,我的学生脸是黑起的,凳子都没有给我搬;第二次去,他勉强给我搬了一个凳子;第三次去,他开始认识到

      自己的错误;第四次去,他声泪俱下,表示要做一个阳光少年。”翻开明觉小学教师李朝东的“家访登记表”,记者看到留守学生变化的一点一滴都记录在案。

      昭化区教育局教育股课改办主任杨万武介绍:“自去年寒假启动‘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以来,全区1500余名教师不走‘有问题请家长’的老路,而是教师与困难学生、单亲学生、行为偏常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学生、残疾学生等结成‘对子’,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交流沟通,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至今,教师们行程数万公里,已走访13500余户家庭,与14000余名家长和村干部沟通交流,劝返200余名外流学生重返校园。

      与此同时,昭化区还开展“千名医护保健康”、“送法下村促和谐”、“‘三本台账’促惠民”活动,就近服务基层群众11000人次,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起,及时解决各类民生诉求150件,帮扶困难群众230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