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把百姓小菜篮 民生大工程

04.08.2015  11:40

    ----广元市昭化区菜篮子民生工程纪实

  “菜篮子”工程建设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大局。近年来,昭化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按照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和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的要求,以促进农产品市场安全消费为目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切入点,依托基地建设、市场准入、品牌创建等,精心组织,优化服务,积极引导,“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年蔬菜生产面积15万亩,产值4亿余元;年出栏家禽320余万只,牛1万余头,生猪70余万头,山羊6万余只,牧业产值12亿余元;年水产养殖面积3万余亩,水产品总量8000余吨,渔业产值1.5亿余元。实现农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一、强化保障供给,全力打造“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放大特色优势,优化区域布局,“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迅速发展。一是科学合理布局。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技化服务”的原则,找准特色,明确定位,形成元坝、柳桥、昭化等10个乡镇的城市调节蔬菜基地,王家、磨滩、虎跳等中心集镇时令蔬菜基地和亭子口移民库区外销蔬菜基地的梯度布局;形成以国道212沿线和新农村示范片为重点的生猪、蛋鸡产业带,以大朝、紫云、明觉等乡镇为重点的剑门关土鸡产业带,以射箭、白果、文村等为重点的牛羊产业带;形成亭子湖现代渔业产业园区,青树水产、硬头河大鲵苗种繁育基地,中小型水库灌区、亭子湖库岸、元坝柳桥观光渔业池塘精养基地的“一园区二苗种三池塘”基地格局。2009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菜篮子” 资金1000余万元,建成昭化、平乐省级万亩蔬菜园区2个,卫子、石井市级蔬菜园区2个,平乐、蓉都、百胜等现代畜牧产业园区11个,养殖小区106个,硬头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青树省级水产科技园区1个。二是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元化需求为目标,“菜篮子”由季节性向错季节供给、低端向高、中、低产品均衡供给转变,由生猪为主向一猪二禽三牛羊的“一主多元” 结构转变,由常规鱼类为主向名优鱼和常规鱼共同发展转变。全区发展以设施蔬菜为主的错季节蔬菜2万亩,以昭化贡黄为代表的精品蔬菜园区5000亩,以大朝原粮喂养的高档乌金猪肉近万头,以明觉鸡为代表的土鸡120万只、以射箭湖羊为代表的牛羊10万余头,以梅树大鲵生态养殖为代表的生态大鲵1万尾。三是调整生产方式。近年来,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全区面源污染加剧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蔬菜养殖成本增加,区委、区政府主动调整生产方式,实行“水、电、路、渠”基础配套转向智能温室大棚发展的工厂化蔬菜生产模式,“种养结合、低碳循环、三链合一、生态发展”的生态种养模式。全区建成平乐、百安低碳生产示范园2个,智能温室大棚基地1个,王家更新、蔚丰等集中处污供气工程5个,有机肥厂1个,“猪-沼-菜”面积达2万余亩,“猪-沼-鱼”面积达100余亩。

  二、强化主体培育,持续推进“菜篮子”产品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市场“龙头”,加快引进“三资”投入农业,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菜篮子”产品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采取规划引导、要素倾斜、政策扶持等措施,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放手发展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购销企业。目前,全区现有龙头企业近20家,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其中:以脱水、冻干、烘干、盐渍蔬菜加工为主的蔬菜加工企业3家,加工蔬菜总量达1.5万余吨,产品涉及香葱、大蒜、甘蓝、辣椒、茄子等多个品种;畜牧龙企业16家,年产畜禽肉蛋产品10万吨;以水产养殖为主的龙头企业3家,主要从事斑点叉尾鮰、大口鲇等10余个名优鱼类与常规鱼类养殖。二是加快建设“菜篮子”标准化示范区。坚持以 “投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为原则,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示范,推进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区已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其中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申报农业部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1个。三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措施,积极培育,规范指导,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有序发展,有效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区累计建成专合社280个,注册家庭农场24个,其中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2个,入社会员1. 1万余人,带动农户2.5万余户,实现销售收入4.3亿余元;畜禽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家庭农场112个,规模养殖大户4400余户,带动农户2.3万余户,销售收入近亿元;水产专合社6家,水产联合社1家,入社会员1000余人,销售收入800余万元。四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招商活动,注重信息跟踪,明确招商责任,积极引导“三资”投入“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目前,钏琰生物、三禾农业、惠兴农业、佳瑞农业等在晋贤、虎跳、陈江、丁家等10余个乡镇投资3000余万元,分别建设出口原料基地1000余亩,加工出口外销蔬菜生产基地2000余亩,烘干蔬菜加工基地1000余亩,鲜销蔬菜生产基地4000余亩;圣地乐蛋业、邱杨牧业投资3.65亿,分别在元坝建设30万羽蛋种鸡基地,石井、朝阳200万羽商品蛋基地,大朝3万只湖羊基地。

  三、强化品牌建设,大力实施“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依托产地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标准为手段,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一是争创农产品品牌。围绕全区“4+2”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品牌申报创建力度,延长产业链,形成产销利一体化,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区 “三品一标”总数达45个,其中,蔬菜“三品一标”产品22个,畜禽“三品一标”产品18个,申报梅岭关生态娃娃鱼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二是加强农业标准的制定、申报、推广。积极制定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种植(养殖)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目前,通过认定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6个,“三品”基地15万余亩,占全区可利用耕地面积的60%以上,全区已制定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产地标准13个。三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推介产品,组织参加各类产品展销会和招商洽谈会,积极探索超市、专柜销售等多种新型业态,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目前,全区有“卉角红”、“蜀北红”、“栖凤霞”、“昭化贡黄” 、“贵妃萝卜”、“昭化生态猪肉”、“圣地乐绿色蛋鸡”等“菜篮子”注册品牌产品进入超市,青树优质水产苗种畅销川陕甘毗邻地区。

  四、强化市场准入,积极构建“菜篮子”产品质量监测网络。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功能,不断加强放心菜(肉)工程建设。一是构建检测网络。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专业人员,扩大检测范围,初步构建了农产品生产、流通、监督三个环节的检测监督网络。全区30个主要农贸市场都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目前检测网络正从市场向基地、学校等场所延伸,从蔬菜类向其他农产品延伸。二是强化市场监管。强化蔬菜日常抽检,严厉打击私屠滥宰,严格禁用鱼药监管,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强化市场主办单位和经营户的责任。全区规范后屠宰场厂9家,其中A类屠宰企业2家、B类屠宰企业7家,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规范有序、设施先进、质量安全的生猪定点屠宰新体系。上半年抽检各类蔬菜近200个批次、25万余吨,肉产品药残抽检20批次,蛋品5批次,水产品抽检样品50个,抽检合格率100%。三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先后开展了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肥料市场抽检、饲料、兽药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执法活动,累计出动行政执法人员200多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600多家次,查获各类案件7起,挽回农牧渔业经济损失20多万元,有力地打击了涉农违法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消费者利益。

  五、强化配套服务,着力优化“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环境。“菜篮子”系统工程建设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始终坚持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协作,充分发挥整体合力,主动做好工作。一是加强组织服务。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菜篮子”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产业规划、生产基地建设、生产技术措施制定、扶持政策落实、产供销协调服务与各项工作的督查考核等日常工作。相关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工作班子,落实目标考核责任制,切实做到任务分解到位,压力传递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农业、食药工商、环保、质监等部门充分履行职能,密切配合,协同动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菜篮子产品安全生产工作,让消费者真正吃上“放心菜”、“放心肉”。二是加强政策服务。为鼓励和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相关扶持政策,对蔬菜连片发展500亩以上的补助500元/亩, 50亩以上钢架大棚补助2000元/亩;对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生物农药、防虫网、杀虫灯等)推广与技术培训等给予500元/亩的补助;对投资200至500万元以上新建蔬菜加工、配送、冷藏、销售等企业,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扶持。三是加强科技服务。加快引进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加大示范和推广力度,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种养水平。目前全区共引进使用新品种100余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0项。蔬菜设施栽培面积达5000余亩,建成蔬菜大棚1万多栋,遮阳网应用30余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