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把整治南河作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09.01.2021  11:00

  在广元市主城区南河岸边,有一栋不起眼的小房子,这里是国家水质自动监测南渡站。该站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的194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监测站之一,其监测的9个指标数据每天24小时实时发送北京。

  根据生态环境部前不久的通报,去年1-11月,南河9个月保持Ⅰ类水质,自6月以来,连续6个月保持Ⅰ类水质。

  南河,穿越城市中心,与50万广元市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3年前还是Ⅲ类水质,如何变成了如今的Ⅰ类水质?

   工程治理 19条黑臭水体“全垒打

  家住广元市利州区南河街道郑州路的65岁市民罗银生,如今每天都要在南河边走几次,“5年前,我是不喜欢在河边走的。”为啥?“河边有臭味,大家从10米外的街道绕道走。

  “以前这个岩壁上嘴嘴都是黑的。”在马家沟的南河入口,罗银生说。马家沟本来是一条发源于南山上的小溪沟、泄洪沟,流经南河坝片区后进入南河,但随着城市发展,南河坝建起很多房子,一些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马家沟,从而也影响了南河水质。

  在广元城区周边,像马家沟一样的黑臭水体有19条。

  “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还南河一江清水,造福市民。”广元市委书记王菲表示。广元市委市政府把整治南河作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对19条黑臭水体进行大排查大整治大转化大提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起于广元曾家山的南河,全长79公里,流经朝天、昭化、利州3个区,最后汇入嘉陵江,如何协同作战治污?广元在南河推行“2+N河长制”,明确由两位市领导任市级河长,3个区和沿线乡镇、村(社区)分别设立河段长挂牌督导,细化目标责任。市领导定期召开专题会、现场督办会,协调解决各种困难。

  在治污进程中,广元尤其强调“精准”二字。城区完善“主管网(动脉)+支管网(毛细血管)”的污水处理网络,将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沿河(含支流)乡镇全面建设运行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居民点全覆盖进行污水有效收集和处理、资源化利用,确保污水不直排入河。

  2016年以来,广元统筹考虑城市“水、岸、路、桥、房”等要素,科学制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专项规划,合理划定城市内河蓝线、绿线和生态红线,着力构建“厂-网-湖”一体化全域治理体系。2017年底,列入住建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19条黑臭水体全面完成一阶段工程治理任务,提前实现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控制在10%以内的目标。

  生物治理 37种植物来帮忙

  南河边4平方公里的狭长湿地公园,成片栽植着芦苇、香蒲、再力花等水生植物。“不要小看这些花花草草,它们可是强大的‘生物净化器’。”广元市住建局技术人员说。

  南河湿地公园被称为“南河之肾”,栽种了37种根系发达、吸污净化能力强、花期长的水生植物,这些“生物净化器”吸收转化污染物,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既改善了水质,又美化了景观。

  如何让南河保持“长治久清”?广元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定期公布各区域断面水质,纳入地方目标考核,落实专业队伍和设施,常态化开展水域岸线清扫保洁,水面漂浮物做到日捞日清,加大汛期垃圾打捞处置力度,确保不影响水质。

  生物治理见长效,生态修复增价值,广元在南河治污的同时,坚持与景观打造相结合,建设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体系,构建人河互动、人景相映、人水和谐的亲水景观空间,将名人文化、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等融入河岸景观,风景步游道、骑游道随河延伸,南河变为“生态河”“文化河”。

  “广元要实现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和中国最干净城市的目标,必须把治水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全力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出广元。”广元市市长邹自景如是说。(记者向朝伦燕巧)

责任编辑:李婷玉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