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蔬菜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21.11.2013  11:38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和“百亿产业”工程的持续推进,蔬菜基地规模迅速扩大、品种丰富、产品不断优化、市场供应稳定,广元市蔬菜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市重点县区农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生产规模逐渐扩大。201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55.4万亩,设施0.6万亩,蔬菜总产量230余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菜农年人均收入达7500元,建成以蔬菜为主导品种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10个,曾家山19万亩蔬菜基地成功创建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2.区域特色基本形成。充分发挥全市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全市基本形成了利州区、昭化区10万亩时令蔬菜生产基地、朝天区曾家山20万亩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苍溪县、剑阁县15万亩原料加工蔬菜生产基地的区域布局。

  3.科技投入逐步加大。通过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等活动,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技术培训普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全市引进示范推广茄果类、瓜类、叶菜类等蔬菜名优新品种30 多个,重点推广了以防虫网覆盖栽培、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设施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为主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关键技术。2013年与省农科院成功签订合作协议,将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综合配套技术的集成、重大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进一步增强蔬菜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4.产品质量明显提升。通过农业与质监等部门强强合作,以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市场准入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建设工程。截止目前,全市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实现全覆盖。同时,进一步加强绿色(有机)蔬菜生产。

  5.品牌创建成效显著。注重加强蔬菜品牌建设。通过采取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政府搭建展(促)销会等宣传手段,龙头企业(合作社)强力运作,全市蔬菜品牌创建成效显著。目前全市注册了“曾家山”、“昭化”、“绿舒园”、“严大姐”等20余个蔬菜商标,其中“昭化韭黄”、“利州香菇”和“曾家山甘蓝”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昭化牌韭黄、黄瓜、番茄、芹菜等8个蔬菜产品荣获“国家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曾家山辣椒、甘蓝、萝卜、香菇、莴笋5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6.营销市场日趋活跃。成功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营销模式,培育、引进了广元市金田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市郫县豆瓣厂等16家大型龙头蔬菜加工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78个,其中昭化天下鲜蔬菜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市唯一“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蔬菜产品畅销成都、重庆、长沙、西安、南充等5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进军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年交易量达50余万吨,交易额突破5.4亿元。

  (广元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