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三难”问题

04.08.2015  13:12

      如果说要用简短的字句说出贫穷的自然原因,或许“穷山恶水”四字便可道出玄机,纵观千年历史,贫困总与山水等自然条件关联。
      然而,我市处于自然条件差的山区丘陵地带,社会发展程度也比较低。贫困面积大、程度深等问题对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因此难以开展。
      基础设施,是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凭借。对于广元的贫困群众来说,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条件落后而输在了起跑线上。基础条件的落后,不仅让他们的生产生活艰辛而沉重,更让他们缺乏了大步向前的信心与胆气。
      对于扶贫工作来说,解决贫困百姓的生存难、生活难以及发展难这“三难”问题就是重点。伴随着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大势,我市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三难”问题,同时加强扶贫人才培养,为区域整体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高山舞“丝带”  策马履平川
       
      交通不畅是扶贫攻坚的“拦路虎”,解决出行难是贫困群众列为首位的企盼。
      旺苍县普济镇三溪村,山高林密,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徐文生说:“前两年到代池坝煤矿,或者到普济镇上去赶集,都是前一天去,第二天才能回来,路上就在亲戚家休息过夜。”而这里仅仅离他们家不到30公里。
      有优越的基础设施做后盾,才会有综合治贫工作的强大后劲。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三溪村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2014年该村硬化通村公路23.5公里,新建3条社道土坯路7.5公里;修建集中供水工程7处,解决了600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移动通讯机塔1座。
      去年过年,记者再次探访三溪村,汽车在山间盘旋,半个小时不到,汽车已经停在了龙王塘安置点正在修建的房屋前。
      村民何飞,恰巧从普济镇回家看望老人。何飞说:“现在路好了,从普济10块钱就能坐回家。看到家里的变化,我反而觉得龙王塘更好,空气新鲜。
      “十二五”期间,片区内规划的重点小城镇、聚集中心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村内道路已全面启动实施,新建通村连组入户路、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达到65%以上。
      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全市仍有111个村未通硬化路,8493.6公里通村通组道路需硬化,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水泥路通到村上。
       
       
        因水助扶贫    生活不再难
       
      因水兴农,因水兴村,骨干工程与毛细血管配套,一个个农村集中供水点,将干净的自来水输送到千家万户,老百姓不再为一口放心水发愁难过。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水利扶贫,加快构建以区域集中供水工程控制为骨干、以分散工程为补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网络,提高集中供水保障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合格率,构建“精准到户”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在一系列建设过程中,我市广大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大大提高,水质合格率不断提升。
      昭化区柳桥乡新胜村村民左万堂是当年该村集中供水的修建者之一,他说:“以前吃水都是在小河沟里挑水,现在水龙头一拧开,水就来了。听说这水都快赶上城里的桶装矿泉水了。
      据悉,到2020年,我市将完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饮水工程完工、资金到位、解决人数、水质达标“四个100%”。90%以上的贫困家庭人均建成0.5到1亩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农业生产用水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建立完善供用水合作组织,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明晰产权关系、落实经营主体,探索产权转让,有效盘活农村水利集体资产。建立完善农民供用水合作组织。到2020年,农民供用水合作组织体系基本建成,供用水关系和谐稳定。
       
        扶贫领路人    干部驻村上     
       
      基础设施建设和致富产业培育,是催生稳定脱贫的内生动力。
      我市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产业扶贫的力度,以产业为扶贫支柱,建成各类种植、养殖、林果等特色农业基地256个;实施水电、矿产、食品饮料等特色工业项目420个;实施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业、商贸服务业等项目354个;新建农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79个,组建农民专合组织(合作社)254个、农村互助合作组织180个。
      在新的时代,要有发展后劲,人才是根本。
    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缺乏的就是有知识的领路人,缺乏技术带头人,智力扶贫中中的技术培训,驻村干部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
      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做好2012-2015年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确定127个市级部门定点帮扶全市113个乡镇的127个贫困村,积极整合各级各方面帮扶力量。
      2014年10月16日,跟全市下派干部一样,在市中医院工作的祝杰携带铺盖、洗漱用具、水鞋雨披,开着私家车,来到了被派驻的利州区白朝乡观音村,当起了村主任助理。祝杰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和村里领导班子沟通,制定三年扶贫构想,根据村民的具体贫困情况,干部对接农户的办法包户落实精准扶贫。
      现在,观音村的基础设施和魔芋、中药、核桃等产业已经蓬勃发展。
      目前,我市共组建驻村工作队739个、选派驻村干部3732人、帮户党员干部45058名,实现了驻村工作队对所有贫困村、帮扶单位对所有贫困村、帮扶责任人对所有贫困户“三个全覆盖”。
      同时,我市培训农村实用技术112万人次和乡土人才45万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52万人、劳务品牌培训1870人、工作技能培训2354人,农村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记者  雷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