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创业“火”了产业“红”了

18.03.2014  12:39

记者  张艳玲

        按照往年的惯例,过了正月,四川省广元市农民王召国又要重新奔赴繁荣的大都市,为养家糊口努力寻找工作。但今年,他却拒绝了同村工友的邀约,拿定主意要留在家中。王召国说,他可不是吃不得背井离乡的苦,而是瞅准了创业机会,打算大干一场。

        在广元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回乡创业。原因何在?

        找准突破口

        处于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的广元市,全市户籍总人口314万人,农业人口超过2/3,是传统农业大市。“每年,广元全市有近百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田诚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广元连西南接西北、通江达海的交通枢纽中心位势逐渐形成,工业园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畜禽加工、粮油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充裕的人力资源为广元工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农民工回乡发展的意愿也更加强烈,但同时为充分就业带来了压力。”田诚说,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突破口。

        2012年,广元市被批准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广元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民生工程纳入县(区)委、政府和市级机关部门综合目标管理,成效显著,受到国务院表彰。

        2013年,全年新增创业者6503人,创业带动就业19121人,同比分别增长5.7%、11.9%,创业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56.2%;个体工商户10.4万户,私营企业8021家,同比分别增长5.6%、9.44%。

        抓住发展新机遇

        从广元实际出发,借鉴友邻市州经验,广元提出了以县区、乡镇(街道)层层创建规划为引领,以构建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考核评价五大体系为支撑,以重点发展1~3个产业为依托的“1+5+X”的创建模式,其中,特色产业“X”是推动实现创业的落脚点。“为了推动创业项目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创业培训紧密结合特色产业,在认真研究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分析论证创业条件,确定符合地方特色产业的创业项目。”广元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肖庄表示,剑阁县的剑门土鸡、苍溪县的红心猕猴桃、朝天区的核桃都是可以进一步发展的优势产业。

        根据当地对特色产业的规划,来自昭化区文村乡的大学生黄茂林和张霞夫妇办起了肉羊养殖场。“广元飞扬职业培训学校在乡里组织开展的创业培训课正是关于养殖业的,为期10天。从市场到技术都学到不少知识。”黄茂林说。

        而且,通过创业项目与扶持政策的结合,对倡导的创业项目重点给予政策倾斜,对需要创业资金的,优先给予小额创业贷款贴息和担保;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及时给予培训补贴;对实现创业的,优先给予创业补贴;对吸纳就业符合条件的,优先给予岗位、社保补贴。可以预见,以此为杠杆,广元农业将汇聚更多社会资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搭建创业快车道

        去年8月,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和平村村民王召国收到村里发来的短信,鼓励他返乡创业,推荐的项目包括农家乐、生态养殖、QQ农场等。“当时心里一动,和家里人商量后,都觉得可以试一试。”在外务工多年的王召国说。

        但真着手创业了,王召国却找不到头绪。原本想好要开农场,但自己既没资金,又无从业经验,返乡没几天王召国就打起了退堂鼓。这时,社区的“创业咨询专家志愿团”送来了《公共创业服务手册》,并对创业过程进行指导。通过社区组织的创业培训,王召国对财政补贴、创业扶持政策等方面有了了解,村里又安排一名创业成功的“土专家”司茂陵当他的“领路人”,让他了解农场的创业模式。很快,王召国将土地、房产、林地作抵押,有了启动资金,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申请到了小额担保贷款,“梨园春色”QQ农场很快正式挂牌成立。

        利州区委书记赵文峤介绍说,为了鼓励群众创业,利州区把创业公共服务延伸到每个村社,真正让创业“”起来。目前,广元已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9个,创业服务指导站245个,创业服务窗口760个,实现创业公共服务城乡全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