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系统超50人涉贪腐案 多为高官高知

22.04.2014  09:05
广东科技系统系列腐败案“涉案人数最多、涉案范围最广、涉案金额最大”令人震惊

  据新华社电 广东科技系统多名官员纷纷落马,不断刷新涉案人员数字已超50人。这场近年来“涉案人数最多、涉案范围最广、涉案金额最大”的科技领域系列案件令人震惊。一些科技系统离任干部下海成立“中介公司”帮企业贿赂官员获取资金扶持。而封闭运行、自由裁量权过大等科研资金管理弊病,使科研腐败成为专业骗局,亟待“刮骨疗毒”。

   高官高知”频涉案 “科技中介”拉拢贪腐

  去年以来,广州市科信局原局长谢学宁,广东省科技厅原厅长李兴华、副厅长王可炜、党组副书记张明等科技系统官员接连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立案调查。

  据广州市检察院披露,该院反贪局与海珠区检察院反贪局2013年共立案查处科技信息系统系列贿赂案件25件29人,其中包括1名局级干部和7名处级干部,总涉案金额共计5000余万元。而且,科技系统的涉案人员多为“高官”、“高知”。广州市纪委统计,广州市科信系统违纪违法系列案件共涉及45人,涉案人员多为科信、发改、人社、卫生等掌握科技信息资源调配权的单位和部门,其中“一把手”有10人,占58.8%。具有博士学位的占29%,涉案企业负责人中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资格的也占到29%。

  在企业与科技部门之间还有一群“科技中介”负责拉拢贪腐。海珠区检察院披露,省科技厅干部郭丹丹下海经商后,成立了广州市德山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担任法人代表。该公司按照委托企业所申报专项资金的20%至50%收取“服务费”,帮企业向多人行贿,金额达100多万元。广州市科信局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原主任科员曾国兵离职后成立了科技咨询公司,为取得市科信局软件和信息服务处处长张实的支持,向张实的情妇杨旎贿送了公司干股。

   科研资金管理暗藏“专业欺骗

  记者调查发现,科研资金管理领域存在诸多乱象:不少企业为争夺稀缺资源“跑部钱进”,暗藏三大“专业欺骗”:

  一、审批封闭运行,“给谁不给谁”权力说了算。在广州市科信局原来的19个处室中,具有项目管理职能的就有14个。据知情人士透露,能否立项基本上由处室和分管领导确定。广州市科信局现任局长马正勇坦言:“4000多个项目申报,可能相当大一部分符合申报的要求,给谁不给谁,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的空间。

  二、信息公开不充分,外行只能看热闹。据办案人员介绍,腐败行为主要集中在科技资金的使用分配以及信息工程的立项发包等环节。一位科技系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信息公开不够,只公布成功立项的项目。至于项目通过、不通过的原因,专家的评审意见等,外部完全不知情。

  三、内部监管流于形式,外部监督缺位。南方医科大学一位教授告诉记者:“虽然科技部门也设立项目审批的专家委员会,但是专家意见基本上是走过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科技部门。”业内人士还认为,资金拨付后也普遍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重立项,轻管理”不仅给了项目承担单位带来较大的利益支配空间,也为行贿受贿提供了条件。

   科研经费管理亟须“阳光再造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认为,对科技系统的“阳光再造”,需要建立分权制衡、权责统一、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制度流程。去年下半年以来,广东、广州市科技部门已把科研项目的规划、评审、监督等环节拆分到不同的部门负责,建立起权力分置、相互监督的行政审批流程。此外,还实现网上申报、留痕管理,推动项目、资金和行政审批事项的信息公开工作。

  马正勇等人认为,需探索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做的都交给市场和企业,科技行政管理减少对具体项目、技术和产品的参与和干预。马正勇说,“应当逐步减少无偿补助资金比例,增加‘撬动性’资金的比例。引导社会的研发投入,一举多赢。

(原标题:逾50人涉案 多为高官高知)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