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五华县水寨中学:山区名校让学子走出山沟沟

12.11.2014  17:37

  11月15日,广东省五华县水寨中学将迎来百年华诞。这所创办于1914年的百年名校,曾被誉为“山沟里的一面红旗”。水寨中学前身是私立振兴小学,1944年改办为振兴中学。1950年冬,经五华县人民政府批准,私立的振兴中学改为公办的水寨中学。2008年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是梅州市重点中学、广东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只要考得上,就能有书读

  水寨中学现在共有近5000名学生,其中40%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相对贫困。为了让水寨中学的寒门学子有书读,学校发起了“爱心传递——圆学生读书梦”爱心助学会,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

  2009年,学生杨泉花考进水寨中学,但她父母残疾,没钱交学费。学校得知情况后免去了她的学杂费用,并通过助学基金会帮助她解决了生活费用。3年后,杨泉花顺利地考上了广州医学院。杨泉花的弟弟杨泉兴在姐姐毕业当年也考上了水寨中学,因为姐姐全靠学校资助考上了大学,杨家不好意思开口再让学校资助弟弟上学。杨泉兴新生入学报名时,低着头说:“家中还剩下一头牛,卖完了牛再凑足学费。”学校再次为这个困难的家庭免除了学杂费,以保证杨泉兴读完高中。

  水寨中学千方百计为学生引进社会慈善团体助学,为寒门学子解决生活费用。父母双亡的高一学生邹思静、早年丧父后母亲又改嫁的高二学生魏文英、父亲早逝的初二学生黄国红等一大批寒门学子,都是家里的希望所在,都迫切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他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进了水寨中学,有了爱心团体的资助,他们再也不担心会失学,终于可以安心地读书了。

   不仅“有书读”,更要“读好书”

  近几年来,学校进一步明确“面向全体,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提出“把学校建设成市内一流、省内知名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奋斗目标。水寨中学校长周文介绍说,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举措,聘请名教师来校讲学,选派教师到省内外名校学习,面向全县招收优秀初中学生,着力培养拔尖苗子。同时,水寨中学每年还举行田径运动会、文艺会演等经常性文体活动,自办校园文学刊物《春笋》,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水寨中学在梅州市率先进行“四位一体”新课程改革,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展示+交流反思”的“四位一体”学案导学法,课堂由主要依靠老师“教”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挖掘学生的潜能。不少学生觉得:“课堂上不会睡觉开小差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近了!”老师也发现提问题的学生多了,学生踊跃发言或动手操作,师生各抒己见,形成了自由、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山区学子走出去

  尽管学校在山区,但“再穷不能穷教育”,五华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建设发展。水寨中学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等10多幢建筑风格各异,错落有序。学校建成了6道400米环形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拥有1000兆主干校园网、多媒体教学平台、电子阅览室等一大批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办学条件位于梅州市前列。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支持。一些校友纷纷为母校捐建实验大楼、图书馆、办公大楼、新校门、纪念大楼、学生宿舍等等。

  “新哥说了,只要用心读,就能把书读好。”前几年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李远新,利用春节假期,给师弟师妹们传授学习经验,交流人生况味,被亲切地称为“新哥”,成为学生们的偶像。水寨中学创办以来,秉承“勤朴、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逐步形成“民主、团结、勤奋、活泼”的校风,“爱、勤、谦、实”的教风,“明、勤、钻、实”的学风,为祖国、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水寨中学共有20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国家级足球队输送了5名优秀运动员。1990年,学校文艺节目“锣花舞”参加广东省艺术节调演。学校两次被评为“广东省普教系统优秀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