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清溪:一个古镇的前世今生[图]

18.05.2014  11:39

清溪古镇,四合院大门吱吱咯咯、雕琢的花格窗户飘飘荡荡;古铜色茶壶喷发着老荫茶的清香。暑夏天气,四合院大门敞开,那摇着大蒲扇的老者,抽着土烟,哼着不太押韵的乡土小调;太婆那粗糙经络鼓凸的双手,快捷地捻着细麻线,熟练而又利索;一群麻雀在屋梁上窜来窜去,叽叽喳喳,追逐嬉戏;看家的大黄狗,在白天懒洋洋地大睡;一只大花猫,挥舞着前爪,眨动一双机灵的眼睛,在地上翻来覆去地打滚儿。

清溪古镇民居古朴而静谧,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古镇的文物古迹内容丰富

杨包谷粑”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婉转的马边河绕着清溪古镇潺潺流淌,微风拂煦,水面帆起涟漪层层。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祥和,宁静又古朴。这就是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犍为县清溪古镇。4年了,这座有历史、有文脉、有机遇的古镇是否已悄然改变?我们怀揣一份期待,去追寻她的风韵品味她的陈香,去读懂她的前世今生,去倾听她遥远的故事,去感受她那万般的风情。

   千年有人有物有故事

  在全国各地都盛行“古镇旅游”的热潮中,犍为县的清溪古镇以她的历史文脉,是否也该引领时尚前沿?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清溪古镇,却依然藏于深闺之处,以她那最原始的姿态,迎接朝阳与晚霞。青石板的古街道,以及明清年间的四合院在时间的冲刷中愈显沧桑,只有屋檐上精美的雕刻在阳光下依旧闪耀,静静地诉说着古镇承载的历史。这座有人有物有故事的古镇,她是否会等来改变命运的“郎君”?

  清溪历史悠久,自西汉初年开始成为人口聚居地,到西汉末年已发展为通往云南要道上的重要驿站,是历代军事、政治、商业、文化重镇,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民间文化爱好者罗长安等人的挖掘,经过长达5年的探索、研究和积极争取,清溪古镇于2010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谓,专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殊荣。古镇厚重的历史遗址告诉我们,创建成功并非偶然。

  清溪古镇有着犍为八大景中的“清溪渔唱”和“沉犀秋月”。清澈的马边河蜿蜒自群山中来,至清溪镇因山阻折北流,形成一个回水沱。当每年的春汛来时,渔歌互答,便有了“清溪渔唱”之景。由清溪镇沿河逆行数里,有沉犀山,山下有沱。据记载:“每当皓魄临空,波心印月,不减西湖三潭之胜”。沱不大,水不深,远离闹市,风清气爽,岩石状似犀牛,名“犀牛沱”,加上秋月皎洁,故名“沉犀秋月”。

  马边河绕城而过,古镇上的宋城墙遗址早已褪去了当年的威严,静静地矗立在河岸。清溪是汉代抵御西南夷骚扰的前沿重镇,设清溪驿,唐置惩非镇,后设惩非关,历代在此屯兵设防。

  走进民国时期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国大代表宁芷邨的故居,房梁上的雕花随着时间的积淀变得安静而深沉。城墙边的码头上,老树的根已深深扎进墙中,与古城融为一体,巧妙地展现着文化与自然的融合之美。清溪在清末时期就已经成为十分繁华的商品集散地,民国年间成为川南最大的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在最繁荣的时期,每日经停清溪的过往船只达三四百只,上岸人员达三四千人,每逢赶场期,街上人流逾万,茶驿酒肆家家爆满。解放后,清溪成功引种茉莉花,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茉莉花已成为清溪镇的重要支柱产业,一度成为蜀南茉莉花基地,被定为犍为县花。

   梦萦来过就不曾离去

  2013年4月,记者一行曾探访过清溪古镇,如今时隔一年,记者一行再次踏征寻访,四合院里,几个老者围坐一起,谈天说地,从古论今,旁边一壶清茶,喷着茶香,扑鼻诱人,袅袅气雾升腾。瓦屋上的炊烟袅袅,大人们在家里煮饭了。小孩们在嬉戏捉迷藏,古镇的女人们特有风韵,不能停下手里的活儿,绣花纳鞋底一个比一个强,连穿的鞋垫子也绣着花,镶着边,色彩鲜明,古朴典雅,花线搭配,自然而不俗艳,也有少妇把花插在云鬃里,朴实自然、大方清新,如同巴河涓涓细流,自然清纯。几个太婆坐在街沿上晒太阳,摆古镇故事,一片阳光照着银发,分外耀眼。

  在古镇土生土长的古祥芬,如今是清溪初中的一名教师,祖祖辈辈都是清溪古镇的土著居民。“记忆里的古镇是一座座门窗板壁雕花,石板街道,融明清建筑格局的巷坊,一排排店铺、一条条幽巷延展,幽深静谧。我们土生土长在古镇,从来就没有走远过,也没有打算离开这里。”说到古屋,古祥芬总有说不完的童年记忆,带着记者一行参观自家老屋。

  “小的时候,住在古镇文家街的四合院里,紧临马边河,大人们都在河边洗衣服,洗菜。每到过年过节时,古镇的戏院就会上演高昂悠扬的川戏、黑白的无声的电影和远方寨子里来的舞龙班。孩子们用压岁钱买糖饼子、芝麻壳,家家户户都有醪糟汤圆,还有香脆的油炸豆腐和油茶麻花。童年的生活快乐而又简单。儿时的记忆都一一被定格在了古镇的大街小巷,留在古镇的记忆里。”古祥芬告诉记者。

  居民张志珍的家,木制结构的房梁,青砖青瓦的屋顶,精致的四合院落,忽有穿越之感。“这房子已有200多年历史,年代很久了,你看这屋顶的房梁都得用砖撑起才能保证安全。

  “我从小就生活在古镇上,现在都还有经常去打渔的习惯,有时写写书法,拉拉二胡,不想离开古镇,这样的生活很自在。”“外地人来了古镇,也有不想离开的。”拉得一手好二胡的土著居民陈职华告诉记者,“祖上传下来的二胡,已不知经过了多少辈人。曾经有个背着皮子做的‘洋包包’,操北方口音的青年男女,说是听到二胡的声音寻过来的。硬要拜师学艺学拉二胡。不收为徒弟就不走,不学会拉二胡也不走。”他、她和他们,都是生长于此,来于此,可就不曾想离开。

   记忆古镇的十大名片

  清溪古镇的文物古迹不仅数量大,而且内容丰富;吃的、玩的、观的样样都有,古镇名片一一数过来。

  宫观寺庙:素有“九宫十八庙”之称。东皇宫、荣禄宫、南华宫、万寿宫、天后宫、禹王宫、三圣宫、文武宫、后土宫、天永宫、炳灵宫等11个宫,其中东皇宫、荣禄宫、南华宫、万寿宫、三圣宫尚存部分遗迹,其余六个宫仅有遗址。

  沉犀古坊:沉犀坊,明代建于清溪乡沉犀保街外,全石质,民国尚存,现已毁无迹;清溪坊,民国时建于清溪镇正北街街口,砖木结构,四柱三门,1958年拆除;节孝坊,位于今沉犀村三组,至今保存完好,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胜迹景观:古时犍为有名胜八景,其中清溪有三:一是“清溪渔唱”,位于镇上;二是“沉犀秋月”,位于今沉犀村二组;三是“云亭晓烟”,位于子云山。三处均有清嘉庆县令王梦庚亲笔题写的崖刻。清溪渔唱原来还刻有一副对联:上联为真觉坐五龙搅浑清溪半江水,下联为观音骑双马冲开凉井一重天。此联是郭沫若幼年之师陈容庵老先生巧用“清溪渔唱”周围几个地名联在一起所撰成,五十年代修犍沐公路时和“清溪渔唱”四字一起被炸毁。“沉犀秋月”四字至今还完好无损,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云亭晓烟”现存两幅,但其地已划归孝姑镇子云村。

  河畔遗迹:沉犀郡遗址,据史料记载,北周保定三年(公元563年)在沉犀山置沉犀郡辖武阳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郡改为犍为县,属戌州(今宜宾)管辖。其郡治所在地存有多说,其中一说即在今沉犀村马边河畔的牌坊坝。

  马边古河:古镇因为有了河流,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喝一口天然的马边河水,养心养性。

  杨包谷粑:传承了数十年的古镇小吃“杨包谷粑”,是土著居民一代又一代的记忆。

  雅致民宿:木制结构的房梁,青砖青瓦的屋顶,精致的四合院落,民宿外表古老,但细观雅致,有了民宿,才有了回家的感觉。

  二胡世家:祖辈传下来的二胡音乐,不知经过了多少辈人。串通一气,如同高山流水,内行人一听便遇上知音。

  水流码头:曾经承载商品贸易枢纽的古镇码头,观光者千万别错过了这道风景。

  街头风景: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纯净的眼睛招呼着外来人,成了街头的一道靓丽风景。

   文物开发与保护并重

  清溪古镇作为川西南民族史的缩影,明代移民史的见证,集军事、政治、商业、文化为一身,其历史价值更是弥足珍贵。随着时光推移,这样的古镇只会越来越少,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清溪古镇依马边河岸而建,布局恰似弯弓射五龙,地势平坦,街道布局规整,形成了三纵六横的方格状骨架,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房屋均以中轴线为中心布局,坐北朝南,庭院分布均为四合院。古镇现存大小天井达100多个,均造型美观,颇具艺术价值。如今,门窗、墙面、屋脊上,木雕、石雕等装饰建筑物还依稀可见。

  清溪古镇文物古迹数量大,内容丰富,宫观寺庙齐全,素有“九宫十八庙”之称。其中三圣宫、万寿宫等尚存部分遗迹,南华宫等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对象。古城墙、古井、沉犀洞、古树等富有历史感的景观依旧留存。清溪古镇不仅古风犹存,古建筑基本完好,而且规模大,文物古迹众多,又地处县内重要旅游环线和茶马古道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犍为县文广新局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郑克成告诉记者,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古镇建筑,重点文物保护对象都已明确标识,以此警示人们多加爱护,此外,还要求原住居民积极配合,不在原地扩建和改建房屋。“这几项措施实施以来,人们保护古建筑的意识确实增强了,但随着自然损毁的不断增多,这样的保护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保护与开发并重,我们已经有了初步规划,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犍为县旅游局局长彭树怀告诉记者,一方面,积极向上级申报,如果文物通过审批,将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依法对其实施保护;另一方面,将清溪古镇与茉莉花基地、同兴桫椤湖景点进行捆绑,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以此带动清溪古镇的旅游资源开发。“年代太久,基础设施已经老化,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群的基础上开发,只有向外扩充体量,在古镇周围进行街道改造和风貌整治,工程量太大,我们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目前,集新中式建筑风格、川南居民风情、犍为地方文化、茉莉花文化等元素为一体的沉犀秋月旅游度假酒店部分主体工程已完成建设,正在进行河道堡坎施工。该工程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农业观光为一体,总投资1.2亿元。建成以后,将为清溪古镇游的配套设施注入全新的活力,也是犍为芭马旅游环线上的一个新亮点。

  水有源,树有根。回到清溪,看到的就是一座古镇的浓缩。故土、祖屋,就像一条纽带,将同根同源的血脉宗亲联系在一起。如何权衡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清溪古镇的明天是怎样的姿态?老街居民依然坚守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这份荣誉,因为他们希望这些老屋、老街、老房子能让日子过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