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种子正发芽

16.06.2017  13:45

 

 

文化扶贫小品《大山里的娃》。

 

书画家下乡免费为村民画画。

 

文化下乡。

 

图书下乡全民阅读现场。


        旺苍文化扶贫助力奔康路
□陈绍海 图片由旺苍县文广新局提供
    这里,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砥砺奋进;这里,正以“创新思路谋发展,扶智脱贫促繁荣”为目标,扬帆远航;这里,文化惠民工程,“扶智挖穷根”的生动事例,遍地开花……这里,就是在奋力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突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提升的广元市旺苍县。
    近年来,旺苍人思路笃定,行动迅疾,通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文化惠民扶贫专项行动,全面出击文化扶贫“攻坚战”,让广大群众乐享“文化小康”。
关键词全覆盖
县乡村三级联动推动文化惠民整体推行
    这几天,木门镇文化站负责人陈维龙显得格外忙碌。“过不了好久,县上马上要举办第六届乡村文化艺术节,这段时间正忙着排练广场舞、器乐演奏等几个文艺节目。”陈维龙说,“到时还要展示农民石雕、农民根雕、农民竹编、农民刺绣等工艺作品。
    笔者看到,木门镇文化站场地宽阔,移步即景。总面积约1400平方米,且全部硬化,站内摆放的文化读物约5000册,篮球场、乒乓球桌、舞台等群众文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全镇13个村的农家书屋储存图书已有 23400余册。”木门镇负责人介绍说,“镇文化站每月接待农民读者有200多人次。由村(居)民组织的文体爱好者队伍9个,比较固定的农民演员有36名。
    同时,目前该县已建成功能完善的农村基层文化站38个、村文化活动室352个、文化示范户1480户;新建体育健身广场20个;完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255个。
    不能简单地 “撒胡椒面”,关键要上下协调、内外统筹,进而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健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是旺苍人在创新探索贫困山区文化扶贫的第一步。
    创新布局重笃行——2016年,全县22个贫困村完成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农家书屋、阅报栏等文化阵地建设目标;至2018年,规划在全县97个贫困村全面完成文化阵地建设目标;
    谋篇蝶变重定标——整合利用各乡镇闲置学校场地,综合考虑群众就近、经常性参与及交通因素,融合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农家书屋等活动内容,实现共享共用,打造相对集中的文化活动中心。在建设内容上严格依据标准,要求全县每个综合文化服务站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每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 (不包括活动广场),并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功能;
    开拓奋进重定位——全县范围内共组建民间文艺社团30余个,发展会员600余人;全县共有投资上亿元的文化产业经营单位2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经营单位7个。广元市弘道传播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旺苍青林山道教文化园”,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三江镇居民何元礼自行投资1200万元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旺苍傩戏传习所,已完成投资800万元……
    一系列以基层探索、上下协调、统筹推进为主导的贫困山区文化扶贫创新举措,在旺苍人的稳步前行下,亮点频频,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拜谒川陕苏区首府地、畅游中国第一红军城”红色文化旅游高潮。
关键词新技术
探索适合贫困山区的文化扶贫工作经验
    “以前的借书证只能哪里办、哪里用。如今只需一张卡,就可以在县上的图书馆、乡里的文化站自由借书还书,真方便!”在旺苍县图书馆,东河镇白马寺社区居民杨喜乐呵呵地说,自己在大河乡文化站图书室借阅了一本《我要做一匹斑马》,“用这张 ‘城乡图书借阅一卡通’,很快就把手续办好了。
    旺苍县图书馆副馆长李巧介绍说,所谓“一卡通”,就是读者只需免费办理一张电子借阅证,就可以借遍县、乡(镇)图书馆(室)里的书,通借通还。旺苍由此成为全省贫困县区中率先实现 “区域图书馆自动化集群管理”全覆盖到乡镇(社区)的地区。
    事实上,旺苍县为了让文化惠民、文化扶贫的春风吹拂到家家户户,从2012起,就利用文化共享工程CSLN(专业图书馆网)平台,在万家、福庆等乡镇建成了“城乡图书借阅一卡通”管理平台。其余乡镇(街道)也将在2018年底前全部建成“城乡图书借阅一卡通”管理平台,从而达到一人持证,多馆借书;一馆藏书,多馆利用。
    “目的就是为解决城乡图书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村读者借书难的问题。”该县文化部门负责人谈及“一卡通”文化扶贫新手段时掷地有声,“城乡读者在县内凭一张读者卡就能通借通还。
    贫困山区,山高坡多路远,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的间隔较远。如何突破地域限制的瓶颈,实现文化扶贫的全域覆盖?旺苍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书报要全民读,广播更要村村响……”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18年底,旺苍将完成97个贫困村未实现互联互通的应急IP广播“村村响”建设任务。该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功能,基于TCP/IP网络的纯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有着轻松“”(无需布线,轻松实现县、乡、村三级广播互联互通)、有效 “”(进入平台,就能及时监测设备工作状态、播放内容和使用情况)、方便 “”(广播管理员进入平台就能进行语音、文本广播,并能轻松实现同一时间不同区域播放不同的广播内容)等三大特点,困扰山区文化扶贫难题之一的“距离远、覆盖难”,迎刃而解了。
    凭着革命老区人“办事实、讲落实”的韧劲儿,旺苍创新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建管用”文化扶贫新路径。
关键词焕新生
扶贫要扶智 关键得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文化小康起来
    内外协作、主动作为的旺苍人,在文化扶贫的康庄大道上脚步越迈越实。
    在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今年58岁的村民李桂英刚跳完坝坝舞,就走进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向队友取经白花前胡的种植技术。
    去年底,村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好后,听说要组建老年舞蹈队,免费学,李桂英平报了名。“经常跟舞蹈队队友交流,想法就不一样了。”李桂英解释,队里好些人种白花前胡,每亩地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她动了心,今年种了3亩。“现在有好些地方请舞蹈队去表演,跳舞也能挣钱;家里3亩白花前胡今年也有1万多元的收入。
    文化扶贫 “输血”与“造血”并重。
    红四方面军在 “红军城”里留下的40多处遗址、著名的木门军事会议会址、310多幅红军石碑牌坊标语……近年来,保存完整的红色文化在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参观游览的同时,也让周围村民看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商机。在东河镇、木门镇等地,当地许多村民抓住红色历史文化景区旅游发展为大家创造的致富机遇,大力发展特色农产业和乡村旅游,增收幅度大幅提升。
    “兜里有钱了”只是文化扶贫的一个方面。而另一面,则是精神上的丰收。
    通过“中央项目带动、县级财力投入、社会力量帮扶”,该县全面建成35所特色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体育、艺术、科技、读书、劳动实践等各类特色班近450个,实现了乡镇覆盖率100%,而且都注重了“一宫一品”的特色化建设。“全县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已成为教育发展总体布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划及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一部分。”县委书记刘亚洲说,“我们将努力把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培训基地和特色文化培育基地,助力全县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心朗脑清明思路,满怀信心奔未来的旺苍人,围绕 “爱国·感恩·奋进”主题,在文化扶贫的路上,一路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通过统筹协调、真抓实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响应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探索出了适合贫困山区文化惠民和文化脱贫的生动实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