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扶贫攻坚出新措:医保补助2015年提至360元

23.12.2013  10:58

今后,省人社厅将通过就业帮扶、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强化就业、民生方面的扶贫攻坚重要举措,助推全省扶贫攻坚迈上新台阶。昨日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在其出台的《关于全面履行职能职责有效助推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中,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省人社厅将采取政策支持、创业扶持、公益性岗位安置等综合措施,确保贫困县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机制

今后,省人社厅将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加大就业专项资金倾斜支持力度,确保贫困县区就业专项资金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机制,使贫困县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普遍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就业扶持政策。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将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创业等方式,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对特困户实行不超过3年的就业援助,并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省人社厅将采取政策支持、基层配置、创业扶持、公益性岗位安置等综合措施,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贫困县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鼓励和支持各地在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开发公益性岗位,对贫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行不超过3年的救济性安置。

每年对贫困“两后生”进行职业教育

全省将加强省内外劳务基地建设,采取政府组织、签订协议、企业订单、中介参与等办法,实现劳务基地与培训机构、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全面对接,5年内使劳务输出组织率达到50%以上。同时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政府补贴力度,对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实施免费技能培训,对贫困县区“两后生”实行免试入学,按规定享受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从2014年起,每年对6万名以上贫困家庭“两后生”进行2~3年的学历性职业教育,20万名以上青壮年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到2020年实现所有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拿到技能资质证书。我省要建立省际合作机制,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山东、新疆、宁夏、内蒙古等10个甘肃籍务工人员集中的省份和省内重点工业园区、劳动密集性行业企业集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上门服务,力争做到考试、实操、发证一次性办结,到2016年实现上门服务全覆盖。

引导优秀大学生报考贫困县区公务员

据介绍,我省还将争取政策支持,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将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继续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同时,我省积极探索医疗保险全民参保登记的实施路径,努力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力争到2015年人均达到360元/年。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省人社厅将通过合理设置资格条件、适当放开开考比例、设定最低服务年限等措施,积极引导优秀大学生报考贫困县区公务员,着力解决留人难、待遇低的问题。我省拟将贫困县事业单位中级及以上岗位结构比例总额分别在原有基础上提高3%~5%,切实增强人才吸引力,对长期在贫困县区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适当放宽职称外语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条件,同时放宽学历要求,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25年并受聘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者,可申报评审小范围有效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记者李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