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未来10-20年里中国农业迎新发展机遇

06.05.2014  11:35

  “百年目标”下的农业前景

  未来10~20年时间里,现代市场体系、农业支持政策、科学技术进步、信息化快速发展等将为中国农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文/许世卫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以上的人口。未来10~20年时间里,现代市场体系、农业支持政策、科学技术进步、信息化快速发展等将为中国农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农业也面临着人口增长、耕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约束加剧、成本刚性上涨等挑战。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产业。

  近日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4-2023)》明确提出,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发展目标,基础在农业,关键在农民,难点在农村。需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需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确保人均收入倍增目标实现,为农民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提供物质基础;需要强化政策、科技和体制支撑,加强信息对中国农业生产、消费和贸易的引领能力,提高中国农业发展的预见性和国际竞争力,为有效化解农业风险和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提供有效途径。

  4月下旬,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首届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4-2023)》,这是中国在农业展望领域首次主动发声,随着现代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信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将日益显著。

  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未来挑战

  “百年目标”的实现,对中国农业的支撑要求将进一步提高。未来一段时期,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市场体系、持续性的农业支持政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将为中国农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也面临人口数量增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业不确定风险增大、成本刚性上涨和要素投入报酬递减等挑战。

  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实施的同时,劳动力供给压力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将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一战略部署,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将推动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将把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重点转移到农村,让广大农民平等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同时,也将面临未来人口总量持续增加的压力,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农业多功能性的矛盾加大。

  自2011年起,中国劳动力人口(15~64岁)增速开始低于总人口增长速度,预计未来10年劳动力人口增长会进一步放缓,2025年前后中国劳动力人口可能达到峰值,趋减的农业劳动力需要养活的人口在不断增加。

  支持性农业政策持续实施的同时,农业生产成本刚性上涨。持续的支持政策将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04年以来,中国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建立了以“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四大补贴为主相对完善的强农惠农政策。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也都明确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政策重点。

  目前,中国农业生产者补贴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仍会继续实施和加强必要的农业补贴政策,农业也将进入高成本时代,劳动力和资源性产品等要素成本刚性上涨,农业比较效益的下降必将影响到农民生产积极性。

  市场化程度高度发达的同时,农业不确定性风险增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从目前的市场化进程来看,预计未来10年中国市场化程度将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国与世界农产品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不断深化。

  与此同时,中国农业不确定性风险增大,包括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就市场风险而言,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更加突出,市场风险更加凸显,使得我国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未来国内市场与国际农业间的政策缓冲区将会大大减弱,国外农产品与国际资本对我国农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将会显著加大。

  农业科技进步的同时,要素投入报酬递减。农业科技创新将为中国农业提供持续发展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显著提升,2013年达到55.2%,有力支撑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未来10年,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动植物育种技术、耕地质量保育与地力提升技术、生物节水技术、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信息监测与装备技术等创新突破,将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但中国农业也面临着要素投入报酬递减的限制。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建设主要依靠大量资源投入来促进农业增长。目前,我国每年用于农业的化肥施用量5800多万吨、农药使用量180多万吨、劳动力投入量2.5亿多个,平均每亩化肥施用量32公斤、农药使用量近1公斤、劳动力投入量0.14个,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边际报酬理论,在投入要素超过一定限度后,投入对单产提高的效率也会降低。未来10年,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来推动农业增产的空间将十分有限。

  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的发展战略,将信息化建设提到了空前的历史高度。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的融合日渐深入。未来10年,农业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分析模拟技术等研究与应用将取得重要突破,尤其是农业信息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成熟,将大幅提升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与管理能力,以及中国农业展望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耕地面积的下降,未来耕地减少趋势不可逆转。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以上,用水效率低于发达国家,未来农业灌溉用水缺口依然较大。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与化肥、农药的过度施用,使得水土流失、耕地沙化、土壤污染等变得突出。未来10年,我国耕地资源减少压力较大,水资源短缺将进一步显现,农业生产用水缺口将加剧,中国农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约束将会更加显现。

  未来10年农业发展走势

  农业展望,是应用现有信息判别未来农业走势的技术工作。在首届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我们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4-2023)》,报告了粮食、油料、棉花、糖料、肉类、禽蛋、奶类、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展望分析结果。

  总体而言,未来10年中国农业将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消费增长速度略快于生产增速,但中国人的饭碗将仍然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能够满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农产品需求,为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将继续稳中有升。粮食、食糖和蔬菜产量将稳健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0.5%~0.7%;水产品、水果、畜禽产品和油料产量仍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3%~3.0%;奶类产量将以3.5%的年均增长率成为主要农产品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稳步增加,将继续为保障世界粮食和食物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三大主粮将保持较高自给率。稻谷产大于销的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预计至2023年,库存消费比将创历史新高,达72.3%;小麦产量年均增幅略低于过去10年,但自给率仍稳定在98%左右;玉米为三大主粮中增长最快的产品,产量年均增幅为1.3%,在饲用和工业消费快速增长的推动下,玉米仍将保持较高自给率。总体上看,三大主粮生产能够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产量增加主要来自单产水平提高。规模增加和单产提高是过去一段时期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较快增长的原因。未来10年,受资源条件、环境政策、比较效益等诸多因素制约,种(养)规模的增速将明显放缓。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似,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将主要通过提高单产得以实现,即集中体现为生产率的提高。与2013年相比,预计到2023年稻谷单产每亩将提高23公斤左右,小麦提高17公斤左右,玉米提高30公斤左右。

  消费增长速度略高于生产增速。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水产品、奶制品、玉米、食糖、水果和饲料消费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小麦、稻谷、棉花、肉类和蔬菜消费增长较为稳健,年均增长率均低于1.9%。与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增速相比,消费需求增长普遍略高,且增长主要来源于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

  工业消费和饲用消费增幅较大。未来10年,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中食用消费平稳增长,工业(加工)消费和饲用消费增幅较大。预计到2023年,稻谷、小麦饲用消费比重均将超过13%,玉米饲用消费比重接近60%;小麦工业消费比重接近12%,玉米工业消费比重超过34%;肉类、奶类、蛋类、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和食糖的加工消费也将明显提高,猪肉和蔬菜超过23%,奶制品超过43%,食糖达到66%。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饲料消费也会稳步增长,主要表现为配合饲料的增加。

  农产品进口贸易仍将活跃。由于供需缺口的长期存在,一些农产品的进口贸易仍将保持增长。到2023年,玉米进口量预计将达到1200万吨;大豆进口量预计为7300多万吨,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食用植物油进口将减至400万吨左右;食糖进口将增加到400万吨左右,食糖自给率降至75%;肉类进口预计达到240万吨左右,展望期间增长40%左右;奶类进口预计达到1310万吨(折鲜),奶粉进口比重将超过57%。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效调节产需存在缺口的主要农产品将成为新的特点。

  传统优势农产品贸易保持顺差。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中国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仍将保持增长,总体上将延续贸易顺差的格局。具体看,蔬菜贸易格局基本不变,以出口为主,仍然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水果及制品仍具有较强的出口优势,鲜苹果和柑橘属水果出口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和8.5%;水产品出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出口年均增速保持在5%左右,预计2023年出口总量将超过600万吨,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