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用5年轮审县级一把手 瞄准经济责任6领域

09.02.2015  11:12

  南都讯 记者薛冰妮 实习生朱燕雯 广东将在县级党委政府的审计监督发力。14年前广东已开展了县委书记、县长同步经济责任审计试点,从今年开始,广东将在5年内对全省县级党政“一把手”轮审一遍。这一次审计重点瞄准了经济责任6大核心领域———债务、国有资产和土地开发保护等。     

  与此前相比,本轮审计高规格也更独立,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等8大部门联合下发异地同步审计办法。由省委组织部等联席会议单位统一安排审计计划项目,并采取异地交叉审计方式。广东省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李业章接受南都专访详解本轮审计的组织形式和特点。

   组织形式:异地交叉审计

  近日,广东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审计厅、省国资委等8部门联合下发《广东省县级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异地同步审计办法(试行)》。从2015年起,广东省根据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的统一安排,全面推进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异地同步审计。每年选20多个县,争取在5年内对全省县级党政“一把手”轮审一遍。

  事实上,自2001年广东试点开展县委书记、县长同步经济责任审计以来,目前县级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已在全省设有县(市、区)的地级(以上)市全面推开。

  不过本次的异地同步审计与此前的试点都不一样。据介绍,2011年开展县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省审计厅多授权当地市审计局审计。由于受体制和机制等因素约束,属地审计独立性不够充分,一定程度影响了审计质量和效果。也就是说当地审计局对当地主官审计容易放不开手脚,一名资深审计专家介绍,这种审计方式确实存在一定的限制。而对县长和县委书记同步审计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厘清责任,不至于出现县长叫屈称只是执行党委决定的情况。

  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异地同步审计采取由省“统一计划、统一委托、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管理、统一报告”的“六统一”组织方式。具体来说,由省委组织部等联席会议单位统一安排审计计划项目,采取异地交叉方式开展审计。各审计项目均由省审计厅派员担任审计组长和副主审,抽调相关市县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结果:影响任免奖惩等

  本轮审计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瞄准县域经济“钱袋子”进行审计。

  本轮审计依据的《异地审计办法》明确突出对“六大板块”进行重点审计:一是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二是重大财政资金安排使用情况;三是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四是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民生、环保等重要政策法规的情况;五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情况;六是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等。

  本轮审计的结果将影响县委书记、县长的仕途。李业章介绍,根据办法规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将县委书记、县长异地同步审计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廉政情况的重要依据,而组织部门应当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编辑:SN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