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2016年贫困村第一书记集中培训侧记
青神县汉阳镇负责人介绍脱贫攻坚经验。
4月20日至22日,我市2016年贫困村第一书记培训班(第一期)如期举行,156位第一书记参加培训学习。3天的时间里,第一书记们积极参与了专题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现场答疑、分组讨论、经验交流等教学环节,拓宽了思路、找准了差距、搭建了平台、交流了感情。培训结束后,第一书记们纷纷表示,虽然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是疑惑和难题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增强了他们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现场参观:
学习先进经验 找准发展路径
“我们村以前是有名的‘叫花村’,这几年通过整合产业、壮大集体资产,村民的收入逐年增长,‘叫花村’的称号从此成为历史。”4月20日17时许,青神县汉阳镇新路村村主任向前来参观的第一书记们介绍道。
新路村通过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产业、盘活集体经济,流转土地种植生态水果,发展农业观光和休闲餐饮项目,利用产业收益定向扶持贫困户。2015年,新路村实现了贫困人口12户33人全部脱贫、贫困村摘帽的目标。
“参观新路村脱贫攻坚工作后,发现我们村确实还有许多不足。我们要学习借鉴先进村的成功经验,再结合实际,找准本村发展路径。”洪雅县槽渔滩镇关顶村第一书记陈兴琼表示。
青神县白果乡甘家沟村利用电子商务助力脱贫攻坚,村里柑橘种植传统产业乘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列车,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新路村和甘家沟村的成功经验说明,只要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了,脱贫项目自然就能顺利实施。”仁寿县鳌林乡宝峰村第一书记李巧荣说,宝峰村主要种植柑橘和枇杷,近几年,由于果树果龄较长,水果品相欠佳,销售较难。“我想借鉴新路村的经验,思考如何利用集体资源,将村里的果树更新换代,提高水果品质。”
现场解惑:
回应期盼 破解困惑
4月21日下午,17个专项脱贫方案牵头市级单位相关责任人来到第一书记培训课堂上,针对第一书记培训前收集和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贫困户中搞种养业较多,如何更好地解决他们的销售问题,提高经济收入?”“如何打造‘互联网+特色农业’营销平台?”“可否加大低保扶持力度或提供其他扶持方式?”……一个个问题连续抛出,到场的部门相关责任人一一作答,现场气氛热烈。
“有些村民因为年龄较大、身体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致贫,可否提高这类人的低保标准?”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第一书记王伟提问。市民政局责任人现场作答:“2016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300元/年提高到3000元/年,享受了低保、五保政策的贫困户,如遇突发事件造成暂时困难的,可以申请临时生活救助,如因病造成困难的可享受医疗救助。”
第一书记们的提问引发了青神县白果乡坛罐窑村第一书记徐俊的思考。他认为,在确定扶贫项目之前,要经过多方论证,特别是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项目要受群众欢迎,能为群众带来切切实实的收益。
培训结束时,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姜怡指出,第一书记工作事关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事关农村基层基础的巩固,事关干部培养链条的完备,希望参训的第一书记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脱贫模式创新,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抓好基层党建,用心用情做好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规范第一书记调整,加强工作督查,注重培训培养,加强正向激励,管理好、培养好、爱护好第一书记,以决战决胜的坚定信心和严实作风,扎实抓好市委决战扶贫攻坚部署的推进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