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摄影家3年记录嘉陵江流域风景

27.08.2014  19:37

  

  夕阳下的嘉陵江渔民

  传统打铁

  希望

  传统抽丝

  历时3年,四川南充蓬安县摄影家李天社记录嘉陵江流域人文与自然风景

  南充市蓬安籍摄影家李天社,花了近10年时间,搜集嘉陵江有流域的人文、风情,从2011年起,开始了他的嘉陵江流域拍摄。他说,他要用自己手中的相机,定格最美的风景,留住即将消失的文化。25日,记者见到这位追寻嘉陵江的摄影家,听他述说了这些年的拍摄历程。

  昨日,记者见到了这位年过六旬的追寻嘉陵江步伐的摄影家——李天社。一个大包、一个背包,满满都是摄影器材。

  李天社告诉记者,早些年,他曾让朋友在网上搜索嘉陵江的资料,但结果令他非常意外。“整个网络上关于嘉陵江的图片只有7张,还是黑白的。这怎么能阐释嘉陵江?怎能让人了解嘉陵江的文化?”

  随后,他决定自己沿着嘉陵江流域拍摄沿途的人文、地貌、风景。“我的拍摄将把沿途的文化,记录在里面,通过拍摄,让更多的人了解嘉陵江文化。”他说,这是嘉陵江儿女对母亲河的一种眷恋,对整个嘉陵江文化流域的一种探索。

  如今,嘉陵江流域的拍摄,他已完成了三分之二。李天社说,这一路的拍摄,其实很累。有时,早上7点就得出门,晚上8点才收工。

  李天社说,这一路的拍摄,其实很累。有时,早上7点就得出门,知道晚上8点才收工。为了拍摄,有时,他会选择露营。“记得有一次在拍摄一个寺庙时,晚上就在那里睡下了,半夜,被冷到不行,于是我起来打坐,没想到还拍到了一幅猫捉老鼠的照片。”小小的意外,让他全然忘记了寒冷。

  然而,对于老人的倔强行为,家里人却是担心不已。“老伴和两个女儿,都劝我好多次。但是这是我的一个梦,我想完成它。”

  一路的艰辛,被沿途的人文、景观给冲谈。采访结束后,老人背上了装备,向下一站进发。“不管前路还有多少困难,只要还剩一口气,我都会完成拍摄。”

  李天社简介: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艺术摄影协会副主席,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兼职教授,世界禅佛书画家协会禅佛摄影研究员。

  从事摄影创作40余年,存照数万。《草原赛马》等上千幅作品在国际国内影展影赛中入选、获奖。《山岩“戈巴”——原始父系部落探秘》荣获四川省“第七届宣传四川好新闻奖”报刊类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