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召开2014年蚕业工作总结暨2015年生产会

21.03.2015  12:15

  3月12日上午,在全国第37个植树节到来之际,宜宾市2015年蚕业工作会在翠屏区李庄镇召开,市蚕业管理站站长何建梅对2014年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进行总结并安排部署2015年工作。

  2014年蚕业生产克服夏秋持续阴雨天气和国际茧丝市场行情走低双重不利因素,我市优质茧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近三年最好水平,主要取得以下几点成绩:一是发种产茧稳增,助农增收明显。全市发种41.2万张,产茧1.57万吨,蚕农实现售茧收入6.02亿元,平均单产38 公斤,蚕桑生产综合产值预计达11.3 亿元,蚕桑助农人均增收29元,助蚕农人均增收580余元。二是优势区域聚集,发展规模较大。在珙县、兴文、筠连等县新建集中成片、标准示范基地3万亩,其中珙县13250亩、兴文10088亩、筠连县2500亩。新发展区域户均桑园面积主要在5-10亩,呈现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户营规模和区域规模双提升。三是蚕业发展氛围有利,得到业界支持和认同。市政府聘请了以向仲怀院士为代表的国际国内著名蚕业专家7人作为我市蚕业发顾问,并与西南大学签订了以蚕桑产业为主的农业战略合作协议;制定了《宜宾市现代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5年)》,市政府已正式发布实施;组织编制了《宜宾市优质桑蚕茧生产技术规程9个系列标准》,通过省质监局发布。四是蚕桑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大,推进蚕业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全年争取省级财政资金1300万元,其中高县和兴文各获取省级蚕桑产业发展项目资金500万元,珙县在继去年后又获得省级财政支农专项项目补助资金300万元,资金总量在全省市州中位于前列。带动农民投资投劳1956.17万元,县级投入465万元,市级投入450万元,项目带动蚕桑产业总投资达4171.17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建成标准桑园3万亩,小蚕共育室48间3120平方米,室外大蚕棚828间62520平方米和工厂化蚕棚3000平方米等。

  2015年我市蚕业工作围绕市委“一个取向、三大提升”三农工作新目标,按照加快建设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市场化的现代蚕桑产业要求,以转型创新为突破口,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示范推广为动力,建设优质茧生产基地,推广新型省力科技养蚕集成技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发展生态饲料桑拓展产业空间为重点。2015年全市蚕业生产的主要目标任务:发种43万张,产茧1.65万吨,单产38.5公斤,蚕桑产业综合产值35亿元,其中:蚕农茧款收入6.3亿元,蚕桑农业产值12亿元。新建1-2个现代蚕桑万亩示范区,建设川南桑苗和蚕种良繁基地。

  参加会议的有全市蚕业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代表6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