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随启:2014年经济挑战大于机遇
吕随启[微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副主任
2014年伊始,无论是经济周期、外部环境,还是政策面、基本面和市场面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中国经济尽管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但是总体来讲挑战大于机遇,我们应当保持谨慎,化解危机隐患,努力寻求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向。
首先,外部环境正在好转,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基本上呈现宽松取向,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政策支撑;美联储量化宽松逐步收缩表明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加快,同时表明美联储对于美国经济的信心不断增强;欧元区虽然完全复苏仍然需要时间,但是基本上属于利空出尽,整个世界经济可以说处于新一轮上涨周期的开始,未来全球经济呈现上升趋势。
其次,中国由于面临独一无二的结构调整周期,必将面临最大的挑战。经历了过去30多年的快速增长,由于资源、环境、社会、制度改革等问题的约束,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实际上已经面临瓶颈。美而言之,我们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际上,如果我们顺利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就能够培育新的增长点,中国经济目前的增长势头就能够得以延续;如果我们找不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办法,中国经济其实就是维持现状,不进一步大幅下滑就是万幸。
第三,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在于,我们既要稳增长,又要抑制通货膨胀;既要维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又要逐步减少对出口的外部依赖;既要缓解就业压力,又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既要加大投入解决民生问题,又要克服财政资金的捉襟见肘;既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又要避免人民币过度升值的负面影响。
第四,从货币政策来看,在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逐步退出的前提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回旋空间进一步压缩,面临两难困境。货币政策如果进一步收紧,“钱慌”问题有可能继续加剧,宏观经济会继续下滑,金融危机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如果实质性宽松,中国经济会被“钱慌”问题绑架,通货膨胀有可能死灰复燃。鉴于新一届政府锐意改革的政策取向,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偏松是更加可行的选择。
第五,从2013年的经济增速来看,中国经济仍然稳健运行;经济增速下滑并不意味着硬着陆;但是,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不容乐观,宏观经济的拐点已经出现。如果中国经济能够搭上整个世界经济复苏的末班车,那么我们可以判断复苏趋势基本确立,因此中国经济放慢速度调结构、上台阶也就是好事;如果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顺利,宏观经济拐点的方向就让人悲观。与此同时,CPI从2012年10月份的最低点1.7%回升到目前的2.5%,即使同比下降,环比却是上升的,如今所有因素都不支持CPI进一步下跌,未来通胀压力抬头值得警惕。
第六,按照十二五战略规划内生增长、结构升级、创新持续的方向,股票市场应该是结构性行情,行业选择至关重要。
但是,受宏观经济状况和结构调整成效不大的制约,除非释放额外的制度红利,2014年股票市场没有理由大幅走牛。板块轮动的结构性行情仍然是股票市场的主基调。此外,新股发行制度虽然实行了注册制,但是仍然有名无实,由于股票市场的取向、利益结构、融资市的本质、依法监管的形式都没有实质性转变,可以预料,股票市场一直存在的“三高”问题不会因为IPO新政得以缓解,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第七,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人民币汇率将会成为重要的政策手段,这个工具能否应用得当,关系到中国十二五战略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基于购买力平价的结果和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2014年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不会出现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趋势逆转。
第八,从房地产市场来看,调控限购措施暂时不会取消,但是没有理由进一步从严,这是经济上保增长、政治上维稳大局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的客观要求;城镇化将使房地产题材向城镇延伸,从而进一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这一题材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但是,盲目城镇化必然伴随着许多其他问题,有拔苗助长的嫌疑,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也有可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第九,值得强调的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负面影响,未来人口老龄化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供给将会大幅减少的威胁会日趋临近。这不仅会使创新能力大幅下降,制约中国经济的活力,而且会使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出口竞争力削弱。一旦中国经济增速放慢,社会不和谐的矛盾就有可能更加突出,给中国政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第十,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毕竟新一届政府刚刚上台不久,锐意改革的政策取向非常清楚,政绩驱动的动因不会弱化。而且,即使新政府找不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办法,仅凭中国这架庞大的经济机器的惯性,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势头仍然能够维持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中国经济不会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至于这段时间到底能够持续多长,每个人需要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