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县多举措确保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13.06.2016  02:02

 

  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喜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围绕“六个精准”,注重“六个结合”,深入推进“五大扶贫工程”、“七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方案”,严格领导责任,增强社会合力,加强基层基础,举全县之力,多举措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第一战,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既定的目标要求,2016年全县预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完成46个贫困村“摘帽”和9110名贫困群众脱贫;实现贫困发生率在4%以下;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的目标。然而,受限于道路交通、产业资源等条件,县内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基础和能力薄弱,贫困面大、脱贫攻坚时间紧,完成脱贫任务还十分艰巨。

  2015年底以来,喜德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时期脱贫攻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落实主体责任

  脱贫攻坚打硬仗

  明确责任,落实责任,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喜德县建立“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的脱贫攻坚管理体制。成立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小组,由牵头县委常委或副县长任组长,具体实施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各配合单位和乡镇负责人任成员,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严格目标考核。按照贫困对象退出标准,制定减贫验收办法,完善脱贫攻坚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落实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把脱贫成效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目标。由项目督办牵头,充分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将扶贫开发暨驻村帮扶工作纳入部门年终考核。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每年完成目标任务情况进行通报和奖惩,工作成效明显的乡镇、部门及有关干部给予项目资金安排上的倾斜和政治上的重用,工作不力、脱贫成效不明显、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强化法制保障。认真落实《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加强脱贫攻坚措施、社会扶贫、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等法定工作,把脱贫攻坚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

  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今年以来,喜德县乡镇、各部门切实担当起责任,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支持体系,驻村干部进村入户,调查走访,对贫困对象再开展严格核定,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因地制宜制定扶贫项目,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根据资源优势和贫困村贫困户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因人实施,把产业项目与农民意愿相结合,“造血式”扶贫与“输血式”救济相结合,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相结合,实施产业发展工程。

  一方面抓好产业扶贫,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另一方面,突出抓好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让贫困家庭劳动力能通过参加培训提升技能,实现靠技能就业脱贫。

  一是,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把设施农业的发展作为主抓手,狠抓“1+X”林果产业大会战,同时进行油橄榄、油用牡丹的试种工作。种植烤烟17400亩,马铃薯180000亩,大葱500亩。大力发展高海拔山区畜牧业,实现四大牲畜存栏49万头、出栏25万头,肉类总产量1.36万吨。 

  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围绕“旅游突破”发展战略,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选好选准特色农旅融合发展项目,按照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凉山喜德·彝族老家”旅游品牌,打造旅游新村,促进旅游扶贫。2016年,以贺波洛乡跃进村为重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扶持村民开办9至11户农家乐。

  三是,加强劳务培训及输出。整合县农办、民族宗教和扶贫移民局、人社局、农牧局等就业创业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群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000人次。

  以移风易俗为抓手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坚持扶贫先扶智。喜德县委、县政府针对地区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其转变思想观念,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过上美好生活,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在加紧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把“移风易俗”作为撬动群众脱贫的杠杆,发挥基层村组织的纽带作用,坚决割除陈规陋习,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坚持教育优先,大力实施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计划,实施学前教育“一村一幼”“一乡一所”工程,扩大民族寄宿制规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继续打造“寄宿制教育”和“双语教育”两张名片,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实施文化惠民扶贫行动。通过“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推进文化院坝、科普宣传栏、村规民约宣传等建设,消除盲点、补齐短板,提升功能和服务水平。

  记者  张敏敏  龙明云  李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