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2016年科技扶贫见成效
2016年,德阳市以科技扶贫推动联系村产业发展为重点,强化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逐步构建科技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提升科技支撑扶贫攻坚战的能力和水平,协调争取各类项目资金41万元,指导、帮助、支持发展白芍、优质稻、韭菜、紫山药、食用菌、莲藕等扶贫产业6个,科技领导干部深入联系村调研走访180多次,集中开展慰问活动4次,慰问资金及物资4万余元,组织专家、党员开展培训服务活动20多期次,参加人员1500多人次,科技扶贫工作成效显现。
一是构建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服务联盟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先后建立了蔬菜、油菜、小麦、水稻、核桃、水产、健康养殖等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队15个,组建成立了韭菜专家大院、中药材种植专家大院,加快德阳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科技示范村”和培育“科技能人”为主体的示范户建设,积极探索以科技发展产业、带动镇村集体脱贫新模式,带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
二是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重点,实现了贫困户增产增收。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以科技计划项目为载体,探索和完善农民易接受、易掌握、见效快、劳动强度不大的农业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新技术集成转化以及新模式创新,首批成功构建了以韭菜、优质稻、白芍、梨、核桃、紫山药等优质新品种、适宜乡村特色发展产业体系。中江县玉兴镇凡龙村以莲藕、芍药为主要资源,采取藕鱼种养结合的方式,鱼藕互利共生,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观光旅游产业,2016年400亩莲藕实现产值300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30余个;旭光村发展优质稻1000亩,2016年平均亩产达到1300斤,比以前种植的水稻增产300斤,按照当地收购价每斤1.2元计算,农户每亩田增收360元。
三是发挥专家作用,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德阳市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加强了同水稻高粱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专家大院及企业的联合帮扶机制建设,组建了“科技特派员+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创业者”、“专家+企业+贫困户”等多种运作模式,加强农民、乡村、企业、科研单位的紧密联系,建立了定点服务与动态服务相结合、研究开发与基层推广相结合、高层专家与实用型人才相结合、发挥专家优势与基层组织推动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服务人才体系,组织专家40多名,开展服务行动220人次,举办了“养殖健康与健康生活专题培训班”、“核桃管理技术培训”等适用技术培训班20期次,培训人员1500人次,有效支撑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四是以科普重大宣传活动为导向,提升农民学科学爱科学热情。3月10日,德阳市在中江县玉兴镇举行了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富农惠民”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科技之春”科普月活动启动仪式,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所、文献中心、有机化学所和蓝色时代机器人等单位开展了科普培训、科普图片展览和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大篷车科普宣传、机器人组装等各类活动,有效展示了生物制药、农业肥料、环保、桑蚕、药材、果业等科技成果,吸引了众多农民、学生的广泛参与。
五是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为精准扶贫工作推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德阳市以科技扶贫工作指导、基层党组织共建等形式,大力推进扶贫村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服务核心、本领过硬的服务骨干、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2016年为凡龙村争取省财政阵地建设资金10万元,有效改善了村委会服务场所,为推进扶贫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