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法治四川建设观察 在重点推进难点突破中更上台阶

06.05.2016  11:20

—“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法治四川建设观察

观潮

前不久,《四川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2016)》在北京发布。这本从去年起开始发布的区域法治蓝皮书,记录了四川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四川的探索和成效。“四川的法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很多成功经验。”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认为。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指出,“四川在依法治省多个环节实现创新和引领,有想法、有行动、有成绩,对其他省有很大启发,工作抓到点子上了。”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法制组主任吴闯,著名智库安邦咨询公司董事长陈功等中央新闻媒体相关负责人和国内知名专家纷纷点赞四川扎实推进法治建设的实践。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把握我省法治建设阶段性特征,在新的起点谋划和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省委召开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给出解题思路:集中精力抓落实、抓巩固、抓深化提升,在重点推进难点突破中更上台阶,为推进“两个跨越”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本报记者 庞莹

重点如何推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当前,依法治省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一方面顺利推进“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对依法治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应对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风险对依法治省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推进近三年的依法治省工作,也需要适应新常态,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依法治省如何深入推进?省依法治省办给出答案: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经常性工作,一手抓当前重点。

推进经常性工作,今年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当前的关键是聚精会神抓好落实。“一要坚持目标指向,按照依法治省纲要的要求,狠抓2016年工作要点确定目标的强力推进。二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工作中的重要短板、突出问题,用务实创新的办法推动问题解决。三要坚持效果取向,探索费省效宏的工作载体和抓手,推动面上工作再深化一步,再提高一步,努力在若干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省依法治省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依法治省量大面广,决不能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把重中之重提出来,用重点突破带动面上工作,通过节点掌控保障工作质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前特别要突出重点内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探索构建点上深入、线上链接、面上拓展、整体推进工作格局,为引领和推动中心大局工作提供法治支持和法治保障。

抓好重点工作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四川省依法治省2016年工作要点》进一步给出了方向:认真落实中央总体要求和省委的安排部署,努力在依法执政、地方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依法治理、法治宣传教育、法治保障七个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法治建设的重点领域有哪些?一是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二是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新领域,三是电子商务、专车业务、寄递物流等新业态,四是新经济领域组织、新社会领域组织。

对每个领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现实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问题,要一条一条地梳理,形成问题清单;一个一个地分析,制定解决办法;一件一件地落实责任,明确解决的时限和要达到的目标。特别重要的节点性问题,列入依法治省年度考核,单独进行第三方评估。“我们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新区,当前正在抓学习、抓要点、抓分解、抓责任、抓考核‘五个抓’上下功夫,着力建设法治新区。”天府新区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据记者了解,四川是中央确定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点省份,绵阳科技城、天府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依法治省的示范建设区,需要加紧制定建设标准和评估办法,使高科技园区法治建设高起点起步,一开始就走上规范化、精准化的道路。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依法治省的重点区域。“首先要突出成都这个首位城市的依法治理。”成都市委有关负责人强调,强化重点人群服务管理、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和重点领域矛盾化解,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今年,全省将围绕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加强法治建设,做好环成都、川东北、川南、攀西片区中心城市的法治工作,以管用的措施确保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局稳定、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