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耀山腰 记坚守27年的“寸腰学堂”女教师宋志芳

19.02.2014  13:11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刘波曹鹏) 从宜宾屏山县新市镇到寸腰村小学,如今唯一的通道是从溪洛渡水电站快速通道周家湾隧道口“破洞而出”的。12公里左右的机耕道盘山而上,满布碎石凹凸不平,车行近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学校地处半山腰,寸腰小学的得名,是“”着腰才能到达的意思。又到一年开学时,“寸腰学堂”的负责人宋志芳,从1986年在学校任教至今,已整整27个年头。

  寸腰小学面积不足1亩,解决了当地寸腰村和坳田村共14个组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宋志芳在这里教书27年了,走出去的学生和老师一茬又一茬,然而她却选择了坚守:“我要在这里教书一辈子……

大山里的“寸腰学堂

   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

  宋志芳出生于屏山县新市镇白花村,与寸腰小学隔山相望,这里土地贫瘠,山高路险,靠“望天水”传统耕种。“当时村民没啥文化,不善于总结经验,每次水稻的产量都很低,一年中只有过年才吃上米饭,平时都吃包谷粑……”宋志芳告诉记者,她是家中几姊妹中年龄最大的,读书回家后除了做农活,还要照顾弟弟和妹妹,她从小就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从小学到初中,宋志芳的成绩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

  1986年6月,宋志芳中考发挥失常与师范学校失之交臂。在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鼓励下,宋志芳准备复学再次冲击教师梦想,一家人东拼西凑了200元钱准备复学。但父亲却因意外大腿骨折,好几百元的医疗费用让一家人再次陷入窘境。

宋志芳正在备课

  但是,宋志芳憧憬教师的梦想丝毫也未退减,后来,她得知寸腰村小学缺教师,便决定暂时去代课实现自己的教师梦想。“当时宋志芳每个月工资只有36元,还要拿出20多元给家里买油盐酱醋和种子肥料……”父亲宋泽均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感慨地说。

   好学上进 凤凰涅槃

  “刚教书时年龄小,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再加上没有教学经验,管不好学生,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了学生!”宋志芳坦言。为了迫切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刚教书前几年,她几乎每天要请教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如何备课、上课和管理学生等,还经常徒步3个多小时到新市镇中心校和二龙基点校去听课、学习。

  “这里太需要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了!”宋志芳深知目前的现状。1995年9月,宋志芳主动报名参加中师专业函授学习,1997年顺利获得中师文凭,同年7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思想和教学水平兼备的老师。

  2005年7月,宋志芳通过教师公招考试,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然而,她放弃了到条件优越的学校参加工作的机会,主动选择回到寸腰小学任教,还挑起了该校负责人的重担。

通往“寸腰学堂”的地方山高路险

  “近10年来,寸腰小学的教学成绩从最末名次上升到全镇前三名,宋志芳所教学的年级和科目,几乎都是全镇第一名。”新市镇中心校副校长李兵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