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苑的“开门之旅” 一场延续12年的城市小区街区试验
一场延续12年的城市小区街区试验——
□本报记者 梁现瑞 熊筱伟 吴璟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文件明确提出,今后我国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实际上,早在12年前,成都市一个名为光明苑的住宅小区已经开始了类似探索。
当目前“要不要打开小区?”“打开后会有啥影响?”的讨论如火如荼时,这场绵延12年、至今仍在进行中的光明苑实验,将为打开“封闭式小区”的实践,提供现实参考。
起源
一街之隔就是四川大学几万学生的诱人市场,要是把小区围起来,还怎么做生意
从成都天府广场出发,沿着笔直的人民南路一路南下,到天府一街后折转向西,可以直达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校区附近,接连分布着“锦丽华庭”“川大河畔”小区……无一例外,都是大门紧闭、保安站得笔直。
唯一例外,是街尾的一大片橙色建筑。“这是光明苑,里面汽车随便开。”司机一转方向盘,驶入无人看守的小区大门。不只是记者的车辆,甚至载重卡车都径直驶入小区。
资料显示,光明苑占地面积300余亩,居住人口2.5万左右,始建于2004年。光明苑所在社区、光明社区居委会主任邬永富记忆中,这个以拆迁安置为主的小区,和外界的衔接是如此紧密,以至于“有人到了小区还电话问‘光明苑在哪儿’?”
在封闭的小区中间,光明苑算得上一个不折不扣的“异类”,为什么会这样?面对记者的问题,邬永富手臂一抬:“答案在那。”
手臂所指,就是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始建于2003年,原来的荒滩变成了书声琅琅的校园。对于光明苑的居民来说,这片校园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几万学生,每年数以亿计的庞大市场,对于小区居民来说,无异于嘴边的“金饭碗”。“既然做生意,怎么会把小区围起来,不让学生进?不让货车进?”
2004年底,在业主议事会代表一致赞同下,光明苑成为了“开放式小区”,不设大门和围栏,小区内道路任由车辆进出。
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赞同,邬永富认为和光明苑特殊情况有关——由于是拆迁安置小区,小区内道路由光明社区出资修建,当时所有权并不在居民,直到近年通过股权量化,才将道路所有权落在业主头上。“如果当时道路都是居民的,肯定有人要不同意,借此要补贴,那事情就不好办了。”
在道路所有权已属于业主背景下,目前小区规定,只要半数业主同意,外来车辆就可以继续使用小区内道路。
历程
吃租金、过舒服日子,同时也有烦恼
小区内是两车道的水泥路,并不算窄。但乘车行驶在其间却要格外小心——路两旁到处停着体量巨大的卡车,从车身标牌看都是物流专车。
离大门不远的一条百余米的小区道路边,竟有“冬华承安物流”“天天快运”“优速快递”等5家物流公司门面。“晚上八九点钟,经常都还在送货。”租用小区内铺面的恒路物流负责人张长波说,这儿人多,从建成起就一直很热闹。走在小区里,会发现所有临街楼房的一层都被辟为铺面,超市、餐馆、农家乐……让人恍惚以为身在成都市区小巷。根据光明社区统计,小区内有企业和个体户超过460家,“很多业主都把房子拿来吃租金了!”一位小区居民说。
打开小区,受益的不只小区居民本身,周边居民也同样受益。小区门外一位出租车司机透露,因附近车流量大,每天上班时期尤其是早高峰,川大路和长城路交会的路口往往一堵就是一二十分钟。“知道路的人都从光明苑里面走,要不了5分钟就绕过堵车的口子了。”
当然,带给光明苑居民的不仅仅是收获,也有困惑,最大问题是安全。因门口无监管,在开始的几年,小区内偷盗横行,最高峰时,一个月小区掉了20多辆车。
昨日下午5点,在小区内的光明星幼儿园接孙儿的一位居民透露,每天孩子去操场做操,都要经过小区里一条路,“小区车子太多、人太杂,我一天都担心娃儿出事。”旁边另一位居民接话说,现在吃完饭在小区散步都很危险,“生怕不小心被车撞了。”另外,还有噪声。采访中,很多居民抱怨,由于小区内做生意的太多,经常吵到深夜,觉都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