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不走的亲情:内江一位母亲与失散26年的儿子相聚

19.03.2015  10:48


  儿子26年前被拐母亲坚持寻找终得团圆  

■天府早报记者赵雨欣实习生李黎摄影赵霞

  昨日,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位母亲与失散26年的儿子相聚,激动得满脸热泪。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距离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仅1700公里的路程。但这位母亲找了她的儿子近26年。儿子走丢时年仅4岁。几经寻找,如今,30岁的儿子抱着4岁的儿子回到了故乡……

   绝望 一眨眼的功夫,儿子就不见了

  事情要从1989年说起,那时李伟仅4岁,家住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

  9月29日,李伟吵着要和小伙伴去玩,妈妈兰明秀答应了。

  10分钟后,兰明秀出门找李伟回家吃饭,却发现儿子不见了。“我就进屋晒了一下药材,一眨眼的功夫,儿子就没了”,兰明秀在接受天府早报记者采访时说。

  村里有人告诉兰明秀,孩子被一男一女、操着外地口音的人带走了。全村人急忙兵分几路赶到四川省内江市火车站、汽车站、码头,但一无所获。

  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兰明秀说:“很绝望,感觉天塌下来了。

   苦寻 为寻儿子,潜伏人贩子身边

  “我儿子是在人贩子那里丢的,我的目标也放在人贩子身上。”兰明秀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四川广元苍溪有一个人贩子,常年背着一个“为人民服务”的黄绿色挎包,表面上做木材生意,实际上常年干拐卖儿童的勾当。

  为了找到儿子,兰明秀以做木材生意为由接近人贩子,并表明想合作。

  “他不相信我,我给他提供的信息都是假的,没想到他暗中调查我。”兰明秀说,这事最终被人贩子识破。

  “我没多少钱,就想着参加电视寻亲节目,把我的信息公布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故事,多一些希望。”这是兰明秀选择的第二条寻子之路。

  在这26年间,兰明秀走遍全国各大城市,参加各类打拐、寻子节目,还学会了钢版印刷,印了近12万份寻人启事,收到过无数骗钱电话,被骗过好多次,但她从未怕过,“我只想找到他”。

  今年2月,兰明秀通过一档电视寻亲节目,也得到了很多信息。在筛选了几百条信息后,一条来自河北邢台的线索引起了兰明秀的注意,“是一个河北邢台的朋友,对方提供的照片上,孩子的五官和我的儿子很像”,兰明秀兴奋不已,向河北邢台的警方申请DNA比对。

   重逢 时隔26年,儿子已娶妻生子

  2月12日,家住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的李伟,突然接到清河县刑警的电话,让他次日去公安局一趟。“因为我刚刚从安哥拉打工回国。由于签证到期,我以为警察找我是签证的事。”李伟告诉天府早报记者。

  在这期间,公安部门多次对母子俩的DNA信息进行比对,确认信息无误后,安排双方见面。

  兰明秀回忆,3月13日,她来到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公安局。“车没停稳,我就看到他了”,兰明秀透过车窗,认出了站在门口的李伟,站在李伟身旁的,是抱着孩子的媳妇。

  车一停稳,兰明秀心跳加速,全身发抖。“抱着他的一瞬间,多年的心放下了。

  让兰明秀欣喜的是,自己都当奶奶了,“26年了,再见到他,他都有儿子了,很开心。

  ■数字

  截至2015年2月,已有3508名被拐儿童通过“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与亲人相认。

  其中,四川省比对成功并团聚的有579人,在全国位居第二。

  ■打拐DNA数据库

  2009年4月,公安部正式建立了 “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即通常简称的全国打拐DNA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