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白果沱江大桥建成 金堂千年渡河将终结

07.10.2016  08:36



金堂白果镇最后的渡口。



现在坐船的人不多了。



船工胡师傅。



正在修建的新大桥。

  2017年白果沱江大桥建成后成都现存最大最繁忙渡口将“退休”
  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渡船,曾经是成都人熟悉又亲切的交通工具。时代变迁,渡口与渡船,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水牵连在一起的乡愁,却从未淡却过。
  成都市东北面的金堂县白果镇,蜿蜒南下的沱江,将白果镇分为了“河东”“河西”两个片区。渡船,是当地人延续千年的出行方式,白果渡也曾是沱江上游的重要码头,“沱江号子”曾响彻两岸。
  如今,白果渡,这个成都现存最大、最繁忙的公益性渡口,已经进入“退休”倒计时。相隔几百米外的白果沱江大桥,预计2017年春节前完成主体工程。届时,大桥将担负起居民往来的责任。10月6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前往白果渡,探寻当地居民的乡愁记忆。
渡口
延续千年的渡船历史
  发源于四川盆地西北缘九顶山的沱江,在金堂形成长江一级支流,穿过龙泉山脉后,一路水势平稳。位于龙泉山脉东麓的白果镇,天生受到沱江的恩惠。
  距离白果镇场镇不远的白果渡口,是成都境内仅存的年客运量最大的公益性渡口。在通往白果镇镇中心的公路一旁,沿着36级水泥台阶走下去,即能看见坐落在沱江畔的登船亭,亭檐上“白果渡口”四个红色大字赫然醒目。
  近400米宽的沱江将大地一分为二,缓缓流过的江水将两边的村庄相隔开来。“对面住着顺江、龙王、罗盘3个村上万村民。逢场天到镇上赶场办事,娃娃上学,走亲访友,他们出行的唯一方式就是渡船。”负责渡船安全监督的签单员史华德介绍。
渡江
横跨一甲子的记忆
  上午11点,白果渡口对岸顺江村15组的刘右银坐在了渡口的等待区内,他面带微笑地眺望着沱江对面即将开来的白色渡船。“刘大爷,您可以嘛,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出来赶场。”与他同村的彭道全老人背着竹篓走了过来,主动打招呼。
  “今天天气好嘛,出来理个头,顺便到白果(镇)上看看。”刘右银今年81岁了,身体依然很好,每隔一个赶场日就会坐渡船到江对面的白果镇上遛遛。
  “我在顺江村生活了81年,与渡船打交道已经超过了一甲子。小时候坐船上学,大点坐船买种子化肥买生活用品,到现在坐船到镇上逛逛,这辈子坐得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渡船。”刘右银老人满满的回忆。
  5年前,顺江村修了水泥路,村子里也通了公交车,上下午每天四趟。但是因为公交车要经淮口镇过九龙大桥绕行,时间有点长。村里很多像刘右银这样上了年纪的人还是愿意乘坐渡船。
  签单员史华德告诉记者,渡船开行有时间规定,上午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下午从1点半到6点,人少的时候每隔半小时一班,人多的时候十几分钟一班。
渡船
木材换钢铁的变迁路
  “突突突突……”渡船的发动机声划破河谷的宁静。
  船稳稳当当地朝渡口这边开过来。快靠岸的时候,船速更慢了,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船慢慢靠岸。船一靠岸,站在甲板上的船员立即将渡口上的粗绳系在船前边的铁墩上。
  这是一艘白色的机动船,能够乘坐60人,2014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由政府统一采购的。相较于之前的木质渡船,新的钢质机动渡船在江中航行更加平稳。
  “走咯。”彭道全背着竹篓着急地走上了船。而81岁的老人刘右银则不紧不慢地走后面。“你等等我嘛!”刘右银一边走一边说着。
  站在渡口边上的签单员史华德则在一旁耐心地数着人数“一个、两个、三个……”从2013年做白果渡口的签单员开始,史华德每天都要这样一丝不苟地数着登船的人数。
  一上船,船员就给每一个乘客发一件橘黄色的救生衣。“乘客安全第一,可不能大意了。”船员一边发放救生衣一边嘱咐每位乘客穿上。
  所有的乘客上船,做好所有的安全措施后,随着马达的“突突突”声,船平稳地启动了。
白果渡的不了情
5分钟 渡口让家永远都在
  5分钟后,船靠岸了。彭道全扶着刘右银慢慢地走下来,准备回2公里外的村子里吃晌午饭。
  同船的一位女乘客史洪群则赶着回家照顾生病的父母。史洪群之前在成都打工,现在人寿保险上班,每天都要乘船往返于家里和上班的地方。
  “前年我哥哥生病去世,对我爸妈的打击很大,都生了一场大病,特别需要人照顾,所以我就回来了。”谈起往事,史洪群深有感触,“现在我都是早上坐船出去工作,下午坐船回家给老人做饭,渡船已经成为联系我和家里之间最紧密的纽带。它让我觉得我的家一直都在。”
40年 守候是最长情的牵挂
  53岁的渡工胡用高从1977年开始跑船,在船上度过了近40年的生涯。他和搭档史得敏坚守着白果渡的正常运行。印象最深的是,他耍朋友时第一次带女方回家,不料上船时女方不慎落水。胡用高既忐忑又尴尬,好在亲事最终成了。
  渡工以前就住在渡口边。经常会遇见半夜生孩子的妇女需要送医,胡用高和搭档二话不说就起来撑船。也有还没等到撑船,就把娃娃生在船上的,取名就叫“怀江”。有人生,也有人离开。胡用高说,由他撑船送去就医的,都不下10个人。
一桥飞跨
千年渡河出行将终结
  距离渡口300米远,白果大桥正在施工。记者看到,整座大桥的轮廓已初步形成,工人正在忙碌地浇筑大桥墩柱。据项目业主代表李方柏介绍,白果大桥总投资4500万元,桥梁及连接线全长1084米。由于附近建有小型发电厂,不能对桥梁附近水流进行拦截,白果大桥施工难度较一般桥梁要大许多,整座桥梁需直接在水上施工,还要专门搭建工作便桥和工作平台。整个大桥预计2017年春节前主体工程完工。
  “渡改桥”之后,原有的渡口不再使用,也让从小坐渡船来回的当地人有些遗憾。“这些渡口只是暂时不用,并不是废弃。”据金堂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金堂县正在规划打造的旅游产业已经将“码头文化”纳入其中,县城平安桥旁的中码头、沱江小三峡长湖码头已率先成为旅游码头,作为旅游景点或旅游带上的上下客节点,留住千年沱江文化。新闻链接/ 1970年代成都中心城区最后的渡口被撤销
  公元785年唐贞元元年,在如今合江亭的位置设置了一个渡口,后至北宋时期荒芜再到南宋时期恢复使用,一直沿用到清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家祥介绍,这渡口是成都中心城区最著名的渡口,“杜甫作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即是描述此渡口的场景。”
  “成都中心城区最后撤销的渡口是望江楼渡口。”成都民俗学家刘孝昌说,当时川大有一校区在如今空军医院那儿,学生、老师们往返两岸大都依赖渡船。除了运输川大人,在刘孝昌看来,望江楼渡口也是当时成都经济发展的纽带。上世纪70年代末,龙舟路修起了沟通两岸的公路桥,望江楼渡口随之撤销。
成都有望再现门泊出川万里船
  近日,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岷江新津界段-东坡区段30公里的航道将于2017年—2019年进行疏浚工程,技术标准为六级,通俗来说,就是能保证旅游观光的客运船航行。
  届时,市民们将有望从成都新津乘船而下,到眉山感受东坡文化、夜宿青神县中岩寺、重游苏东坡初恋地,如果继续顺江而下,将可以游览乐山大佛和峨眉,甚至直取长江出川。
  “十三五”期间,还将完成黄龙溪至江口段航道整治项目建设,使该段11km航道达到五级航道标准。预计到2020年,岷江彭山段将具备通航能力。届时,成都市民可以从黄龙溪顺江而下,吃着火锅唱着歌,到江口看彭祖山,找张献忠沉银地。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实习生丁峰摄影刘陈平吕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