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畜牧业工作要点

15.02.2015  16:34

 

2015 年畜牧业工作要点

 

 

 

 

  2014年,面对畜产品消费不振、人感染H7N9冲击家禽业等重大挑战,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部1号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年肉类、禽蛋、牛奶总产量分别达到8707万吨、2894万吨和3725万吨,工业饲料总产量1.95亿吨,总体实现稳中有增。饲料产品质量卫生指标监测合格率96.2%,畜产品“瘦肉精”例行监测合格率99.8%,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全年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向好。全年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2亿吨,草原综合植被盖度53.6%,在牧区遭遇严重夏伏旱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正经历深刻变革,如何引领新常态,畜牧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畜产品消费增长动力减弱,畜禽养殖利润空间遭遇到价格“天花板”下移和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挤压;畜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养殖密度较大的传统产区大幅削减养殖量给保供给带来了较大压力;城乡居民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各类突发事件冲击生产和消费,非传统风险因素明显增加;国内外主要畜产品价格严重倒挂,进口增加的势头难以逆转。面对这一系列现实挑战,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奋发有为,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提高畜产品竞争力。

  2015年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畜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任务,紧紧抓住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坚持以调结构转方式、稳产提质增效为主线,进一步增强畜禽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切实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努力实现畜牧业“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目标,为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统筹谋划,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

   1.组织召开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 总结交流现代畜牧业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新时期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研究部署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提高质量效益、促进生态环保、完善支撑体系等工作。

   2.抓好畜牧业“十三五”规划编制。 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加强协调衔接,统筹推进全国生猪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草食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的编制工作。

   3.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加大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实施力度,创新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实施方式,加快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强经验交流总结,进一步提高示范场辐射带动效果。

   4.加快建设现代畜禽牧草种业。 实施生猪、奶牛、肉牛、肉鸡、蛋鸡遗传改良计划,研究制定肉羊改良计划,提升自主育种能力。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编制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继续实施畜禽良种工程、畜牧良种补贴和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项目,提高畜禽良种供应能力。加强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培育推广,提升牧草良种覆盖率和自育草种市场占有率。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畜禽良种繁育和牧草种子繁育基地项目,建设一批优质稳产的地方特色畜禽和牧草良种繁育基地。

  二、种养结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5.稳定畜禽基础生产能力。 结合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畜产品供需平衡的调查研究,综合考虑生产、消费、进出口、临时储备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类主要畜产品自给水平,明确发展的优先序。尊重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配合发改委等部门适时开展市场预警和综合调控,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综合运用政策手段、技术手段和信息引导服务手段,稳定种畜禽生产,努力避免市场剧烈波动造成生产大起大落。

   6.大力发展草牧业。 总结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制定《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在农区、牧区、垦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展现代草牧业发展试验示范。加快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和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继续组织实施肉牛基础母畜扩群增量项目,提升肉牛基础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进一步挖掘秸秆饲料化潜力,创新秸秆养畜示范模式,推进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在河北、黑龙江、山东、河南4省试点开展青贮专用玉米推广应用示范,扩大青贮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组织研究草业产值核算方法和指标,积极配合协调将草业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7.引导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 组织开展畜牧业优势区域布局重大战略研究,科学确定主要畜产品自给水平,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指导畜牧业主产区根据本区域资源禀赋、产销状况做好畜牧业“十三五”规划制定,引导优化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畜产品生产布局,逐步推进畜产品生产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与消费市场相对接。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畜牧业主导产品和特色品牌,推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产品适销、竞争力强的畜牧业品牌。

   8.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开展不同地区畜牧业发展土地承载能力研究,探索推进农牧结合的有效路径。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结合畜禽粪污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加强指导和服务,总结和推广高效适用的粪污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

   9.加快奶业转型升级。 引导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快推动奶牛养殖小区向规模养殖场转变,探索种养结合、为养而种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和种、养、加一体化发展路径。制定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管理办法,指导提高生产性能测定结果的应用率,支持优质胚胎引进和后备种公牛培育。组织开展奶业培训,帮助牧场和奶农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及时调度生鲜乳购销情况,推动有关部门出台保护奶农利益和奶牛基础生产能力的政策。

  三、强化监管,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10.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继续组织开展《规范》示范创建,对示范企业进行现场验收,在各地树立一批样板。总结示范创建工作经验,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指导各地有序推进《规范》实施工作,督促获证饲料生产企业全面建立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11.加强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组织开展饲料产品质量卫生状况监测、饲料中禁用物质监测和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监测,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以饲料产品中非法使用新型添加物、饲料原料中潜在污染物为重点,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和预警监测,提高主动防控风险的能力。

   12.继续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生猪、肉牛和肉羊产业各环节的监管措施。针对重点地区、关键环节和重要时节,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力度。健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工作机制,发现“瘦肉精”违法线索第一时间移送公安机关,跨省销售的活畜检出“瘦肉精”第一时间通报产区畜牧部门追查。

   13.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监管。 完成“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实现奶站信息化管理。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重点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监测抽检,加大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力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深入开展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制定生鲜乳运输车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严厉打击非法收购、运输生鲜乳和各种违禁添加行为。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涉及幼儿配方乳粉奶源的奶站、运输车、奶牛场(小区)都要建档立案,纳入重点监管。及时跟踪舆情,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生鲜乳质量安全事件。

  四、多措并举,切实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14.稳定和完善草原补奖政策。 继续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坚持把政策资金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草场和牧户。加强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开展政策实施研究评估,总结取得的成绩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下一周期稳定和完善政策的对策措施建议,争取在政策创设上有新突破。

   15.加大草原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力度。 组织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草原治理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推动实施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草原防灾减灾和南方草地保护建设工程,着力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推进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加强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防控。开展草原自然资产摸底调查,推进编制草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草原生态红线划定技术路线。

   16.推进草原确权承包。 在主要草原牧区省份选择有基础的旗县,开展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积极稳妥地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工作,依法赋予广大牧民长期稳定的草原承包经营权,夯实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畜牧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基础。

   17.加强草原法制建设。 配合开展《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推进条例立法进程。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和村级草原管护员队伍建设,充实执法人员,改善装备条件,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依法开展草种监督抽查工作,通报抽查结果。强化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的犯罪行为。

  五、突出重点,切实强化畜牧业信息化建设

   18.大力推进畜牧业信息化。 总结各地在畜牧业信息化方面好做法、好经验,组织进行经验交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畜牧业行政管理、生产经营、为农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创新,以信息化引领畜牧业现代化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金农工程二期等信息化项目的设计论证,积极争取对畜牧业信息化的资金支持。推进畜牧兽医行政许可、监督管理等政务信息系统的横向协同,逐步实现基础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促进依法行政和便民服务。

   19.加强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继续完善畜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主动适应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新形势,扩充一批畜禽规模养殖场开展生产跟踪监测。选择奶牛主产省份开展生鲜乳收购站生产经营数据自动采集报送试点工作,依托生鲜乳收购站系统准确把握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和价格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制定畜牧业统计监测的组织机构编码规则标准、指标体系编码规则标准、软件平台对接与共享建设标准,为最终实现部省信息共享和在线形势会商奠定可靠基础。

   20.强化畜牧业形势分析和信息预警服务。 坚持月度专家会商、季度企业家座谈和半年度全国形势分析会议制度,通过多部门、多渠道联合会商,提高生产形势判断的准确性。加强对敏感时节和重要关口的畜牧业生产和市场运行情况研判,及时报送和发布信息。依托新软件平台,建设畜牧业信息集成发布窗口,面向全社会开展畜牧业信息发布服务。探索建设面向养殖企业的畜牧业生产网络实名动态调查系统,建立信息采集和反馈服务互动机制。

  六、与时俱进,着力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21.加快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组织开展畜牧业适用技术需求调研,研究制定畜牧业“十三五”重点推广技术模式和重大技术问题解决方案。针对养殖场户需求,协调组织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和产业技术体系,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帮助养殖场户提高科学饲养水平。总结成熟适用的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组织编发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用技术丛书。

   22.健全完善畜牧业政策支持体系。 开展畜牧业重大政策评估,深入开展典型地区居民主要畜产品消费状况与趋势、地方特色畜禽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以市场化为导向,研究调整畜牧良种补贴实施方式。总结肉牛基础母畜扩群增量、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青贮专用玉米推广应用示范等项目实施情况,协调加大项目实施力度,推动落实牛羊养殖大县等政策。继续加强与金融保险等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金融保险支持畜牧业力度。

   23.强化项目资金监督管理。 以畜禽良种工程和畜牧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重点,继续组织开展畜牧业基本建设项目专项检查,选择部分已抽查项目开展“回头看”,确保已抽查项目整改落实到位。组织开展畜牧良种补贴专项督查,调查了解良补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政策资金落实不缩水不走样。举办畜牧业系统计划财务工作培训班,加强畜牧业系统计划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24.做好畜牧业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贯彻党的宣传工作方针政策,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时、度、效”,在传统节日和关键节点加强畜牧业工作宣传,重点做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等宣传工作。把握消费心理和市场动态,强化舆论引导工作,说明“怎么看”,解释“怎么办”,为持续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25.加强畜牧系统政风行风建设。 强化“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工作意识,依法推进畜牧业行政审批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涉及畜牧业行政管理方面的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部省绩效延伸考核工作,科学确定管理任务和考核指标,加大对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做好“百乡万户调研”和“接地气、察民情”活动,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持续推动作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