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4年渔业主导品种
(一)鲫 A.异育银鲫“中科3号”
品种来源: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人工选育,是利用银鲫双重生殖方式,从高体型(D系)异育银鲫(♀)与平背型(A系)异育银鲫(♂)交配所产生的后代中选育出来,再经异精雌核发育培育而来的异育银鲫新品种。
审定情况: 2007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GS-01-002-2007。
特征特性: 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核基因组与A系异育银鲫相同,线粒体DNA与D系异育银鲫相同,生长速度较推广养殖的高体型异育银鲫(高背鲫)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遗传性状稳定,体色银灰,鳞片紧密,不易脱鳞,碘泡虫发病率低。
产量表现: 2008年全省鲫鱼产量达到149681吨,占养殖产量的12.33%,异育银鲫“中科3号”池塘养殖亩产500-1000公斤,网箱单产一般可达120kg/m 2 。
养殖要点:
1.鱼种培育 异育银鲫鱼苗培育成乌仔鱼种后,分塘稀养,亩放夏花8000~10000尾,当年培育成4~6尾/千克大规格苗种。
2.池塘成鱼 养殖放养大规格苗种(4~5尾/千克)1000~1500尾/亩,搭配少量鲢、鳙鱼种,占总放养比例20%,鲢、鳙比例一般为7~5∶3。当年养成规格350~450克商品鱼。
3.选用优质膨化配合饲料 养殖过程中,采用正规大厂生产的人工配合饲料,蛋白含量占32%,适于异育银鲫的营养需要,促进其快速生长。
适宜区域: 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可控水体内养殖。
选育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通讯地址 : 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
邮政编码:430072
联系人 : 王忠卫
联系电话:027-68670663,68670707
B.湘云鲫2号品种来源: 利用远缘杂交技术与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以改良四倍体鲫鲤为父本,改良二倍体红鲫为母本,通过倍间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新品种。
审定情况: 2008年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GS-02-001-2008。
特征特性: 湘云鲫2号体侧扁、青灰色、具有显著高背特征。其生长速度快、抗逆(病)性强、肉质鲜美,并且肌肉具有低水分高蛋白等特征。
产量表现: 一龄鱼可长至500g-600g/每尾,两龄湘云鲫2号可长至1.8kg-2.0kg/每尾。
养殖要点: 湘云鲫2号抗逆性强,较易养殖。为了获得更高的鱼苗成活率和提高生长速度,除严格按照四大家鱼的培育规程操作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清塘消毒,彻底清除敌害和野杂鱼;2)放养密度适当;3)适当肥水下池,科学投食。
适宜区域: 适宜可控的淡水水域养殖,可进行池塘、水库、湖泊、网箱、稻(莲)田等养殖。
培育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36号
邮政编码:410081 联系人:刘少军
联系电话 : 0731-8873010
C.杂交黄金鲫品种来源: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
审定情况:2007年通过第三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
审定编号:GS-02-001-2007
特征特性:杂交黄金鲫具有体形似鲫鱼型,全身披鳞晶莹,排列整齐,侧线鳞31~34枚,体色金黄色,十分艳丽。其生长速度比鲫鱼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耐低温,耐长途运输,饲料转化率较高,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该杂交种性腺发育不完全,不会与亲本混交而对养殖区域鲤、鲫鱼类产生生态风险。黄金鲫的个体增长率比彭泽鲫高201%,比红鲫高242%。
产量表现:可当年养成商品鱼,池塘养殖亩产1000千克以上。
养殖要点:
(1)鱼种培育:亩放水花20万~40万尾培育成乌仔后分塘稀养,由乌仔培育成夏花,亩放养乌仔8万~16万尾;由乌仔培育成夏花,亩放夏花1.2万~1.6万尾。
(2)当年养成商品鱼:在精养条件下,亩放养规格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5000~6000尾,饲养至越冬前出池,可当年养成尾重400克左右的商品鱼。
(3)池塘商品鱼养殖:在精养条件下,亩放养尾重50克左右的鱼种3 000尾,饲养至越冬前出池,可养成尾均重800克的商品鱼。
适宜区域:可在全国范围内淡水池塘养殖。
选育(引进)单位:天津换新水产良种场
通讯地址: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火车站南500米
邮政编码:301500
联 系 人:金万昆
联系电话:022-69572770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二) 鲂 A.团头鲂“浦江1号”
品种来源: 1986年以来,以湖北省淤泥湖的团头鲂原种为奠基群体,采用传统的群体选育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998年获得第六代。1999年亲鱼生产数量1000组,后备亲鱼1000组,生产良种鱼苗1.3亿尾,已推广到上海、江苏和北京等地。
审定情况: 2000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GS-01-001-2000。
特征特性: 经过十几年人工定向选育的团头鲂“浦江1号”,遗传性状稳定,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和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
产量表现: 生长速度比淤泥湖原种提高20%。在我国东北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区,第二年都能长到500克以上,比原来养殖的团头鲂品种,在同样的条件下增加体重200克。池塘养殖平均亩产500千克以上。
养殖要点:
1. 池塘单养
(1)放养前准备 商品鱼养殖池面积3~6亩,水深 1.5~2.5米。池塘以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为好。进、排水方便,并各池独立。清除过多淤泥,修整塘埂,每亩用75~100千克的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一周,根据池塘肥瘦适当使用有机肥。池塘注水1米深,准备好增氧设备。
(2)放养时间 鱼种以冬季或早春放养为主,选择天气晴好的天气进行。
(3)放养密度 鱼种体重宜控制在75~100克/尾。放养密度视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而定,一般每亩放养800尾~1200尾,塘中可搭养鲢、鳙等鱼,但不宜搭养鲤、罗非鱼等底层杂食性鱼类。搭养鱼的比例不要超过放养总数的20%。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浸浴10~15分钟。
(4)饲养管理 池塘养鱼要达到高产、稳产、高效和低消耗,抓好池塘养殖的饲养管理工作是关键。
①投饵管理:采用搭食台投喂,每亩搭面积2米 2 左右的食台1~2个。每天投喂1~2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遇天气异常或鱼有浮头现象时,应推迟或停食。根据鱼种规格、季节、天气、水温、水质及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每天投饲量以控制在投饲后2小时内吃完为宜,一般为鱼体重的3%~8%。同时,投喂足量浮萍(紫背浮萍)。
②水质控制:按照前期肥水、中期适度肥水、后期清水的原则,做好水质管理工作。加强巡塘,观察水色和鱼群活动情况,监测水质的溶氧、pH、氨氮等指标,严防缺氧浮头,合理使用增氧机。加注新水(或换水),调节水质肥度和透明度,一般每月可注水(或换水)1~2次,并用20~30毫克/升的石灰水全池泼洒一次,使池水pH保持在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 一般情况到年底起捕时,每尾规格可达750克左右。
2. 网围高效生态养殖 网围设置选择无污染的水体,底质较硬,水体有一定流速,远离航道。用聚乙烯网片制成双层围网,内外层相距2.5米,网围面积不少于20亩。放养前,选择晴好天气,用拖网清除野杂鱼。亩放养规格250~300克/尾鱼种600~800尾,规格250~300克/尾异育鲫鱼种600~800尾,少量规格50~100克/尾鲢、鳙鱼种。
适宜区域: 适于全国可控的淡水养殖水域。
培育单位: 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
通讯地址: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西
联系人:张友良
联系电话:021-57765167
(三)鳅
A. 泥鳅
品种名称:大鳞副泥鳅又称鳅鱼,在分类上属鲤形目,泥鳅科,泥鳅属。
品种来源:主要分布于我国淡水的河流、沟渠、水田、池塘、湖泊等,是较常见的淡水经济鱼类。
特征特性:泥鳅苗种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cm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产量表现:池塘养殖平均亩产650kg,利润5500元;稻田综合种养平均亩产220kg,利润2000元。。
栽培(养殖)要点: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皆可,稻田养殖为理想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1.池塘养殖:进排水口设防逃网,苗种放养前施足基肥,放养密度为6cm鳅种每亩5.5万尾。投喂30%蛋白质的全价颗粒饲料,投饲率2%~4%,全池泼洒。2.稻田养殖:选择水量充足,雨季不涝,地块面积300~2000平方米。稻田四周开挖环沟,宽0.5-1米,深0.35-0.5米,面积占水田的10%,在田沟与环沟间设置防逃网。亩投放5-6cm鳅种75kg。第一周内不投喂,以后每天投喂一次人工饲料,投饲率3%-4%。稻田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水体消毒以漂白粉为主,严禁使用明令禁止的农药、鱼药。。
适宜区域:全国各地池塘、稻田、河道等水域均可养殖。
苗种供应单位:
怀远县渔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生命科学学院
怀远水产技术推广站
新乡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联 系 地 址:河南省新乡市向阳路465号
邮 政 编 码: 453003
联 系 人: 申玉玲
联 系 电 话: 0373-2851029
( 四)黄颡鱼
A. 黄颡鱼“全雄1号”
品种来源:普通黄颡鱼♀×YY超雄黄颡鱼♂
审定情况:2010年通过第四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
审定编号:GS-04-001-2010
特征特性: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体长123-143mm,杂食,主食底栖 无脊椎动物 ,食物多为小鱼、水生 昆虫 等小型 水生动物 。该鱼属 温水性鱼类 。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 pH值 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生长速度较快,抗病力比一般的黄颡鱼强。一般饲养10个月体重可达250-500克。
产量表现:该品种具有雄性率高,生长速度快、养殖产量高等优点。鱼种养殖阶段生长速度比普通黄颡鱼提高18%以上,成鱼养殖阶段比普通黄颡鱼提高43.5%-56.8%,产量平均提高45.5%。
养殖要点:
1. 池塘 条件。
养殖黄颡鱼的池塘面积要求不严,可大可小,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池底 淤泥 不宜过厚,以泥沙质底为佳。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鱼种下池前用 生石灰 进行消塘消毒,每亩 池塘 用生石灰75-90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
2.池塘主养。
池塘主养黄颡鱼,鱼种规格以10-15厘米、体重15-35克左右为佳,每亩放2500-5000尾左右,并配养鲢、鳙鱼各100尾,用以调控 水质 。 饵料 日投喂量,全价配合 饲料 按鱼体重的1%-4%左右、小杂鱼虾按体重10%左右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照下述配方进行配制:鱼粉30%-40%,菜饼10%-35%, 豆饼 20%-30%,次粉15%-18%,米皮糠10%-15%,诱食促长 添加剂 2%-5%。由于黄颡鱼是以 肉食性 为主的 杂食性 鱼类,因此,对饲料的 蛋白质 含量和质量要求较高,否则影响黄颡鱼的正常生长。对已经驯食的人繁种苗可直接投喂 人工饲料 ,对天然种苗还须经驯食1周左右才能正常摄食工作饲料。驯食方法:先用鱼糜沿池边泼撒,1-2天后,待鱼种开始前来摄食,再逐步添加人工饵料搅入鱼糜中定点投于水边,最后转为全部人工饲料进行定点、定时、定量投喂。
3.混养。
黄颡鱼套养在其它养鱼池中,可以利用池内的一些野杂鱼虾,不必为黄颡鱼另行投喂饲料,每亩放50-100尾规格在35 克 左右的鱼种,可获得10-15公斤商品黄颡鱼。套养黄颡鱼种的放养规格不宜过小,池中不宜再配养其它凶猛的 肉食性 鱼类,如 大口鲶 、 乌鳢 等。
4. 水质管理 。
黄颡鱼耐低氧较常规鱼差,喜清洁水,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40厘米,放养密度高的池塘应设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定期加注新水。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立方米。
5.鱼病防治。
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养池中的细菌、 寄生虫 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和寄生虫生于鱼体鳃丝及 内脏 各部位引发疾患,需在平时养殖中注意观察,针对异常情况提前预防。
适宜区域:全国淡水水域进行池塘、网箱、稻(莲)田养殖。
选育(引进)单位: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雄楚大街578号
邮政编码:430079
联 系 人:董方勇
联系电话:027- 87188378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五) 鲤
A. 津新鲤
品种来源: 1988年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建鲤乌仔175万尾,在此基础上,自1991年起,以抗寒能力、生长速度、繁殖力等为指标,经过17年连续6代群体选育而得的新品种。
审定情况: 2006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GS-01-003-2006。
特征特性: 津新鲤是以建鲤为基础选育的新品种,具有抗寒能力强、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和起捕率高等优点。
产量表现: 可当年养殖成商品鱼,池塘大面积养殖亩产1000千克以上。
养殖要点:
1. 当年养成商品鱼。鱼苗培育成乌仔鱼种后,立即分塘稀养,在15~20天左右快速饲养成5~6厘米的大规格鱼种。将大规格夏花鱼种进行池塘、网箱和网栏等养殖,当年能养成商品鱼。
2. 池塘商品鱼养殖。主养模式:津新鲤为主的成鱼高产塘,津新鲤的放养量约占总放养量的60%~70%,搭养鲢、鳙鱼种。津新鲤作为搭配养殖品种,一般放养比例为10%。
3. 网箱养殖。放置网箱的水域以水质肥沃、无污染、水温适宜、向阳避风、底部平坦、深浅适中(常年水深保持4~7米)、没有洪水的库湾水域为好。网箱培育鱼种,放养规格为4~5厘米,放养密度为800~900尾/米 2 。网箱养殖成鱼,放养规格为50~70克/尾,放养密度为5~10千克/米 2 。
适宜区域: 适于淡水池塘、水库、湖泊、河道、稻田和低洼盐碱地水域养殖。
选育单位: 天津换新水产良种场
通讯地址: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火车站南500米
邮政编码:301500
联系人:金万昆
联系电话:022-69572770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
B. 松浦镜鲤
品种来源: 在原松浦镜鲤选育系(F4)的基础上,采用混合选育而得的优良品种。
审定情况: 2008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GS01–001–2008。
特征特性: 该品种体型好、背部较高且厚,生长快,抗寒力强,繁殖力高,体表基本无鳞。
产量表现: 池塘主养亩产可达350千克以上。
养殖要点:
1.苗种培育。鱼苗池面积以1~5亩为宜,鱼苗培育采取肥水下塘,放养鱼苗密度为10~20万尾/亩。鱼种培育采取池塘主养,投喂人工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35%~40%。
2.成鱼养殖
(1)池塘养殖。可采取主养、套养两种养殖方式。放养鱼种规格100克左右。如打算提早上市,也可放养200~250克的大规格春片鱼种。池塘主养,每亩放养3000~5000尾,投喂人工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28%~32%。池塘套养时,松浦镜鲤鱼种放养量占总放养量的5%~10%。
(2)稻田养殖。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保水性能好的田块养殖松浦镜鲤。放养规格3~4厘米的夏花鱼种或规格100克左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30~100尾/亩。
(3)网箱养殖。选择背风向阳,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深3米以上的水域设置网箱。网箱可采取浮动式设置或固定式设置。一般采取单养方式,也可搭配一定比例的鲢鱼、鳙鱼、细鳞斜颌鲴,一般控制在放养总量的3%~5%。每平方米放养规格50~150克的松浦镜鲤鱼种30~100尾。
适宜区域: 适于淡水池塘、稻田、网箱养殖。
选育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发街43号
邮政编码:150070
联系人:石连玉、张志华
联系电话:0451-84615105
C. 乌克兰鳞鲤
品种来源: 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
审定情况: 2005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GS-03-001-2005。
特征特性: 乌克兰鳞鲤为鲤形目、鲤科、鲤属的一个经选育的养殖品种。体形为纺锤形,略长,体色青灰色,头较小,出肉率高。该品种3~4龄性成熟,水温16℃以上即可繁殖生产。怀卵量小,有利于生长。适温性强,生存水温0~30℃。食性杂,生长快,耐低氧,易驯化,易起捕。
产量表现: 2龄鱼在常规放养密度下,平均体重达1.5~2千克。
养殖要点: 养殖技术方式、方法与普通鲤鱼相同。
乌克兰鳞鲤为主的成鱼高产塘,一般乌克兰鳞鲤的收获量占总收获量的
60%~70%,搭配养殖鲫鱼和鲢、鳙鱼。该品种性情温顺,可以作为任何养殖模式的配养鱼,放养比例不限。该品种耐低氧,放养密度较一般鲤鱼高,可通过控制乌克兰鳞鲤的放养密度,来控制其出池规格和出塘时间,使乌克兰鳞鲤养殖一年四季均可提供达到上市规格的鲤鱼。
适宜区域: 适于淡水池塘、水库、湖泊、河道、稻田和低洼盐碱地水域养殖。
培育单位:
天津换新水产良种场
通讯地址: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火车站南500米
邮政编码:301500
联系人:金万昆
联系电话:022-69572770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
(六) 草、鲢、鳙 A.草、鲢、鳙良种品种来源:我国从唐代初开始就捞取天然 鱼苗进行养殖,1958年人工繁殖成功,并迅速推广应用。已成为传统的养殖品种。通过良种选育,使养殖效益更加明显。
特征特性: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种通过良法,充分体现了“互相协调,适于混养”、快速生长的特点。
产量表现:均需两年养成商品鱼,池塘大面积养殖亩产量1000KG以上。
养殖要点 :
1 、苗种培育。 孵出的水花一般亩放20-30万尾,当鱼苗长到乌仔时,立即分塘稀养;当培育到4cm以上后,就可进行池塘、网箱等养殖。
2 、池塘商品鱼养殖。 一般以草鱼或青鱼为主养品种,其放养量占总放养量的70-80%,搭配20-30%鲢鳙鱼,基本上是第一年培育鱼种,第二年养成商品鱼。
3 、网箱养殖。 放置网箱的水域要求水质良好、无污染、温度适宜,水深在5米以上,不受洪水的袭击。
网箱培育鱼种:鲢、鳙鱼—混养,其中鲢鱼占60-70%,放养的规格为3-4cm,放养密度为200-300尾/m 2 ,不需投喂饲料,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青鱼和草鱼,实行单养,放养规格为3-4cm,放养密度为1200-2000尾/m 2 。
网箱养殖成鱼:青鱼和草鱼—放养规格为30-100克/尾,放养密度为5-10/m 2 。
4 、水库、湖泊增殖: 根据水库、湖泊的原初生产力和人为补给措施,确定“家鱼”的放养规格和放养密度。
【适宜区域】 全省各地池塘、水库、湖泊、河道、稻田等水域均可养殖。
【选育(引进)单位】 获得生产许可的良种场、苗种场。
B. 长丰鲢
品种来源: 原始亲本为长江野生鲢;选育单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审定情况: 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
审定编号: 国家审定编号为:GS-01-001-2010
特征特性:
(1)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长丰鲢1+龄鱼体重增长平均比普通鲢快13.3~17.9%,平均增产14~25%;2+龄鱼体重增长平均比普通鲢快20.47%。
(2)体型好。体型较高且整齐,反映体型高低的主要指标(1足龄鱼体长/体高3.42±0.13),而标准值(长江水系鲢体长/体高为4.07±0.18)。
(3)遗传纯度高。微卫星(SSR)分析结果表明,长丰鲢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2.1,普通养殖鲢与长江鲢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4和4.0;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0960~0.5048,平均值为0.2774,明显低于普通养殖鲢与长江鲢期望杂合度(0.6297和0.7360)。
产量表现:
2007~2010年度,主要在湖北省潜江市国营西大垸农场水产公司和石首市五湖渔业集团公司进行长丰鲢的规模化养殖, 长丰鲢比当地繁育的白鲢平均亩增产17%以上,成活率提高7%以上。2009年度陕西省水产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等单位推广,推广养殖面积达到3000多亩,结果长丰鲢比当地繁育的白鲢平均亩增产18.3%以上。2011年长丰鲢推广水花近8000万,夏花近700万。覆盖全国东北、华中、华南、西北、华南等20多个省、市地区。
养殖要点:
1 、养殖场地的选择
产地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水产品的安全水平。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生长,而且污染物直接进入鱼体内,导致鱼产品中有害有毒物质超标,不可食用。现行的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中对产地的通用要求规定了两条:
一是“养殖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地)域”;
二是“养殖地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疗机构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2 、水源、水质要求
水源以无污染的河水或湖水为好。这种水溶解氧量较高,水质良好,适宜于水生动物生长。井水也可作为水源,但水温和溶解氧量均较低。使用时可先将井水抽至一蓄水池中,让其自然充气和升温后再进入池塘;或使井水流经较长渠道,并在进水口下设接水板,水落到接水板上溅起后再流入池塘,以增加溶解氧量。若进入池塘的水水温过底,可少加勤加,不致于使池水温度明显降低。
养殖用水水质要求pH值为6.5~8.5,溶解氧量在连续的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大于5毫克/升,其余时间不得低于4毫克/升,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为89.25~142.8毫克/升,有机耗氧量在30毫克/升以下,氨氮含量应低于0.025毫克/升,透明度应大于30厘米,硫化氢不允许存在。
3 、池塘条件
池塘土质为壤土、粘土或沙壤土,保水性能好。养殖地的底质应无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
长丰鲢养殖池宜为长方形,东西向,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为3000~7000平方米,水深2.0~2.5米,塘基坚固,不渗漏。池底的四周都统一设有坡度,以避免死角,淤泥层的深度保持在10~15厘米比较合适。此外,还要在池内配备增氧设施,增氧设施要根据鱼的密度酌情配备,一般情况下,每2500~3500平方米水面配备1.5千瓦的增氧机一台。
4 、注水、施肥
池塘清整消毒后,要曝晒2~3天,再往池内注水,第一次往池内注水1米左右。进水后要及时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水面用发酵过的有机肥200~400千克,堆在池四周的浅滩处。另外,每667平方米水面还可以加施氨水5~l0千克、过磷酸钙1.0~1.5千克,均匀地泼洒到水面上,培育饵料生物,使池水水色为油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25~30厘米,池水中主要生物因子指标是浮游生物总量60~100毫克/升。
5 、鱼种来源
从品种选育单位或选育单位指定的苗种繁育基地引进经检疫过的鱼种;或引进苗种培育成亲本再繁殖的苗种。放养鱼种应体质健壮,无伤病,鳞片、鳍条齐全,规格整齐,鱼种全长应在12cm~18cm以上,以放养大规格的斤两鱼种为宜。
6 、放养时间
池塘养殖长丰鲢鱼种放养有两个时间和季节。第一个时间、季节是每年的11月底到12月上中旬,即秋末、冬初。这个时间、季节水温在5~15℃之间波动,且在越冬前,鱼体健壮,鳞片紧密,不易受伤,适合鱼种拉网、搬运和放养。第二个时间是冬末春初,即每年的2月中下旬到3月初。冬季,水温在0℃左右,不适合鱼种投放,这是应该避开的季节。
7 、放养密度与模式
放养密度与计划产量、轮捕次数、养殖模式、不同区域等相关。每667m2放养密度与计划产量见表1。长丰鲢可作为主养品种,也可作搭养品种。滤食性鱼类与吃食性鱼类搭养比例应根据各地鱼池条件、当地饲料肥料来源、鱼种来源、技术与管理水平等因素来灵活掌握,适当调整。
表1: 每667m 2 水面鱼类净产量750kg以上的放养与收获模式(长江流域)
种 类 | 放 养 | 收 获 | ||||||
规格g/尾 | 数量/ 尾 | 重量/kg | 占总放重量比 % | 成活率(%) | 毛产量 Kg/667m 2 | 净产量 Kg/667m 2 | 总净产比(%) | |
长 丰 鲢 | 250 ~ 300 | 200 | 60 | 26 | 95 | 130 | 70 | 9 |
30 ~ 100 | 400 | 31 | 14 | 90 | 224 | 198 | 25.6 | |
10 ~ 20 | 300 | 85 | 65 | 61 | 7.8 | |||
合 计 | 900 | 91 | 40 | 90 | 418 | 328 | 42.4 | |
鳙 | 300 ~ 400 | 20 | 7 | 3 | 95 | 15 | 8 | 1 |
30 ~ 100 | 30 | 2 | 1 | 90 | 16 | 14 | 1.8 | |
合 计 | 50 | 9 | 4 | 92 | 31 | 22 | 2.8 | |
草鱼 | 250 ~ 750 | 150 | 75 | 33 | 80 | 300 | 225 | 28.8 |
50 ~ 100 | 250 | 19 | 8 | 60 | 113 | 94 | 12 | |
合 计 | 400 | 94 | 41 | 68 | 413 | 319 | 40.8 | |
团头鲂 | 50 ~ 150 | 80 | 10 | 5 | 95 | 30 | 22 | 2.8 |
10 ~ 15 | 150 | 80 | 12 | 10 | 1.3 | |||
合 计 | 230 | 10 | 5 | 85 | 42 | 32 | 4.1 | |
鲤 | 100 ~ 200 | 100 | 16 | 7 | 95 | 48 | 33 | 4.2 |
10 ~ 15 | 50 | 80 | 8 | 7 | 0.9 | |||
合 计 | 150 | 16 | 7 | 90 | 56 | 40 | 5.1 | |
银鲫 | 10 | 500 | 5 | 2 | 80 | 40 | 35 | 4.5 |
青鱼 | 250 ~ 750 | 3 | 2 | 1 | 80 | 5 | 3 | 0.4 |
累 计 | 2233 | 227 | 100 | 85 | 1 006 | 780 | 100 |
注:6月~8月份轮捕达到上市规格的长丰鲢、鳙 4次~5次。
8 、肥料与饲料
以有机肥、生物菌肥、青饲料和配合饲料组成肥料、饲料系统。
8.1 有机肥
每667m 2 水体产700kg食用鱼需有机肥7200kg,或生物菌肥50kg~60kg,实际应用时可互对增减使用。各类有机肥质量要保持各自的自然含水量,应经发酵腐熟后兑水泼洒使用。绿肥要求鲜嫩。
8.2 青饲料
常用的鱼类青饲料有野生陆草和人工种植的黑麦草与苏丹草、各种嫩菜叶等。每667m 2 水体产700kg食用鱼需青饲料8000kg~9000kg。其质量要求鲜嫩、适口、无毒。
8.3 配合饲料
长丰鲢的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要求25%~30%。饲料应无霉变、未腐烂变质,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
9 、养殖技术要点
9.1 施肥
施肥有施基肥与追肥两种。施基肥时一次施足。总体施肥原则为做到看水色、看鱼活动、健康与吃食情况、看天气变化、看水体肥度(透明度大小)、看水温、看肥料来源、看池塘条件等,灵活掌握。
9.2 水质观测与调控
良好的水质,一般大多为绿褐色和茶褐色。这种水,一般春、夏、秋季节每天都有变化,即早淡、晚浓,并有轻度“水华”(水表面下风头有一薄层同色油膜状物或色深、浅不同的云状团块。这是池塘养鱼所追求和保持的水质。凡不好的水质,一般为蓝绿色、砖红色、淡灰色和黑灰色或乳白色。这些不好的水质,都发生在夏天高温季节,而且无周日早、晚淡浓变化。
鱼池水质调控技术是建立在池塘生态学的基础上,通过鱼池水质周年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并在鱼类饲养过程中对水质变化的具体观测综合进行人工调控。池塘水质调控的具体方法为:
对于蓝绿色和砖红色水,采取大量换水、搅动水体增氧气,必要时,局部用硫酸铜或络合碘等药杀、配合加水防泛塘,增施磷肥或微生态菌肥等综合方法进行调控。
对于淡灰色和黑灰色水,采取补磷增施磷肥的方法调节。对于乳白色水,采用杀虫剂药杀浮游动物和增施化肥的方法进行调节。如果凡施化肥方法,效果不佳,显示水质中还缺乏其他营养素,则采取施用适量有机肥配合调节。冲水调节:长丰鲢养殖池应定期冲水。冲水次数:三四月份,每月加水1~2次;五、六月份,每月加水2~3次;七、八月份,每月加水3~4次,高温季节5~7天就要加注新水1次;九、十月份,每月加水2至3次。加水量依池塘水位高低,渗水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加水20厘米左右;当池塘保水性能,水位高时,可抽提原池水冲回原池。机械增氧调节:开动增氧机,能直接使池水平面流动、上下水层翻动,并有吸入水面上的空气溶于水中增加氧气。特别是剧烈天气变化之前和之后进行池塘增氧,防止鱼类严重浮头和泛塘。
10 、病害防治
长丰鲢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打印病、细菌性烂腮病、白皮病、锚头蚤病、水霉病、细菌性败血症、
10.1 预防措施
鱼病的发生,多数情况是养殖水体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善、鱼体受伤,而使病原体的侵袭所致。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预防:
(1) 养殖池塘的彻底清整、消毒。无论鱼苗、鱼种还是食用鱼的饲养,苗种下塘前均应清塘、消毒。
(2) 鱼苗、鱼种下塘半月后,每立方米水使用1~2克漂白粉(28%有效氯)泼洒一次。
(3) 加强巡塘,经常清除池边杂草和残饲,做好池塘清洁卫生,发现死鱼应及时捞出,深埋。
(4) 在拉网锻炼、分塘、起捕、筛选、运输等过程中,操作应细心,防止鱼体受伤。
(5) 做好疫病处理工作。 饲养的鱼类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应将其隔离,其水体也不能随便排放,以免疫病进一步传播。应原池进行药物治疗或做好消毒处理。病鱼、死鱼不可随便抛弃,而进行无害化处理。
10.2 常见病害推荐治疗措施
(1)打印病
此病又叫鲢鱼腐皮病,是由细菌引起。病鱼患病部位常在尾柄及腹部两侧,患处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好象盖上了一个红色印章,故称打印病。随着病情发展,表皮腐烂,严重时可见到骨骼或内脏。病鱼瘦弱,游动缓慢。主要危害鲢的成鱼和亲鱼。流行于全国各养鱼地区。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5~7月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a)在拉网、运输时操作要细心,勿使鱼体受伤;在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或三氯异氰尿酸进行全池消毒预防。
b)发病时全池泼洒漂白粉,用量为1.0~1.5毫克/升。
c)全池泼洒三氯异氰尿酸,用量为0.2~0.5毫克/升。
d)全池泼洒五倍子煎汁,用量为2~4毫克/升。
e)如遇亲鱼生病,可用漂白粉直接涂在患处上。
(2)白皮病
此病又叫白尾病,一般因为拉网操作不慎,擦伤了鱼体,细菌侵入而引起。发病初期,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柄出现白点,并迅速扩大,向前后蔓延,背鳍和臀鳍间的体表以至尾鳍处都现白色。最后病鱼形成头朝下,尾鳍向上,与水面垂直,不久就死去。
此病主要发生在长丰鲢的夏花阶段和鱼种阶段,发病时间一般在夏秋季,以5~6月间为最常见。流行地区较广。
防治方法:
a)最重要的是拉网操作时,勿擦伤鱼体。
b)全池泼洒漂白粉,用量为1.0毫克/升。
c)全池泼洒二氧化氯,用量为0.1~0.2毫克/升。
d)五倍子煮汁全池泼洒,用量为2~4毫克/升。
(3)锚头蚤病
此病又叫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病,是由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在病鱼体表肉眼可见虫体。虫体寄生四周组织常红肿发炎,同时靠近伤口的鳞片被锚头蚤的分泌物溶解,腐蚀成缺口。鱼体初被虫体侵入时,呈现不安食欲不好,继而身体瘦弱,游动缓慢
此虫可侵入长丰鲢等鱼的体表,对幼鱼危害特别严重,可引起死亡(对大鱼主要是影响生长)。此病流行地区广,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现,终年可见,夏秋季能引起严重流行病。
防治方法:
a)用生石灰带水清塘,用量为200~250毫克/升。
b)鱼种放养时用高锰酸钾浸浴,用量为10~20毫克/升,时间15~30分钟。
c)在该虫繁殖季节,全池泼洒敌百虫(90%),用量为0.5毫克/升。每两周一次,连用2~3次。
d)在水瘦条件下,每667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时,施400千克腐熟猪粪或牛粪,改变生态环境,达到防治该病。
(4)细菌性败血症
此病又叫暴发性传染病,由细菌引起。病鱼头部、体表充血或出血,有的肛门红肿,部分病鱼还伴有眼和眼眶突出并充血,肌肉亦有出血现象。剖开体腔有腹水,肠空、微红,脂肪有出血点。亦有症状不明显的病例。据调查,此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病情猛,呈暴发性,有死亡高峰期;慢性型则死亡缓慢,无死亡高峰期。
流行季节一般是4~10月,高峰期是6~8月,水温为25~35℃。危害鱼的种类有鲢、鳙等多种淡水鱼类。从鱼种到成鱼都可发病,但主要危害成鱼。
防治方法:
a)彻底清理鱼塘,清理淤泥,并用生石灰消毒。
b)做好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要合理,不要过密。
c)要定期进行药物预防,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用量为20~25毫克/升。
d)发病治疗,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并以黄芩拌饵投喂,用量为2~4克/千克体重,连用4~6天。投喂时需与大黄、黄柏合用(三者比例为2∶5∶3)。
e)并发细菌性烂鳃病时,第一天全池泼洒三氯异氰尿酸,用量为0.2~0.5毫克/升。于第二天起用黄芩拌饵投喂,方法同上。
适宜区域: 全国可控水体均适宜养殖
选育单位:
选育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大园一路8号
邮政编码:430223
联系人:邹桂伟
联系电话:027-81780018 ;81780173
C. 津鲢
品种来源: 1957年由长江原种白鲢1000尾培育成亲本,然后以这批鱼为原代,逐代繁殖和选育,历经40余年的选育,于2001年选育到F 6 ,定名为津鲢。
审定情况: 2010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GS-01-002-2010
特征特性: 津鲢体较侧扁,较高,侧线完全,侧线鳞96~107枚,体银白色,背灰色,适应性强、繁殖力比长江白鲢高30.7~157.2%,生长速度比长江白鲢快10.16~13.15%,含肉率可达51.19~65.38%,是池塘水域优良的养殖品种。
养殖要点: 1.苗种培育:亩放鱼苗(水花)200~300万尾,经15~20天培育育成15.0~26.4mm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夏花120~180万尾。
2.鱼种培育:鲤鲫鱼鱼种池(亩放养10000尾)亩套养夏花鱼种1200~1500尾,注重水质调节,越冬前尾均重可达200g~300g。
3.成鱼饲养:池塘面积10亩为宜,鲤鲫鱼成鱼池(亩放养800~1000尾)亩套养春片鱼种250~300尾,注重水质调节,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出池尾均重可达1200g~1600g。
适宜区域: 适宜在我国北方地区淡水水域中养殖。
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
地址:天津市宁河县芦台火车站南
联系人:金万昆
电话:022-69591668
(七) 鮰 A.斑点叉尾鮰
品种来源: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鲇,原产美国。1984年,首次由湖北省水产科研所从美国引进国内实验研究。此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于1997年、1999年两次从美国引进,2004年再次从美国引进。
审定情况: 1984年,湖北省水产科研所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苗种,经驯化、培育,1996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GS-03-005-1996。
特征特性: 适温范围为0~38℃,最适生长温度15~32℃。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的特点;遗传性状稳定,性成熟年龄为4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少数饲养好的3龄鱼也可性成熟;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适合加工成鱼片,符合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消费习惯,是欧美市场上畅销的水产品之一,同时也是国内畅销的水产品。
产量表现: 已成为我国淡水主要养殖种类,2006年全国斑点叉尾鮰养殖产量17.1万吨,比2005年增长69%。在人工饲养条件下,2年可养成商品鱼。第一年体长可达18~19.5厘米,第二年可达26~32厘米。在第一次性成熟后,其生长速度亦无明显下降迹象。池塘大面积养殖亩均产500千克以上,网箱养殖亩产可达3万千克以上。
养殖要点:
1. 苗种培育
鱼苗放养要求肥水下塘,其清塘、施肥同家鱼池。亩放规格1.5~2.5厘米,鱼苗1.5万~2万尾,鱼苗下塘15天后,可每亩搭配规格4厘米的鲢鱼苗400~600尾,利于调节水质。饲养前期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5%~40%,粒径0.5~1.0毫米的破碎料;鱼体10厘米后,改投粗蛋白含量为30%~35%,粒径为2.0毫米的破碎料。经4~5个月饲养,亩产大规格鱼种400~500千克。
苗种长到5厘米后亦可转入网箱培育,每平方米放养1400~1600尾。8~10厘米时分箱,每平方米放养350~400尾。投喂粒径为1.5~2.0毫米的破碎料。
2. 成鱼养殖
主养池塘亩放10~25厘米的大规格鱼种600~1000尾,搭配鲢、鳙200~300尾或罗非鱼100~300尾;混养池塘亩放10厘米以上鱼种300~400尾,鳊鱼200~300尾,鲢、鳙鱼种150~250尾。投喂粗蛋白含量25%~36%的配合饲料。
网箱养殖要求设置网箱的水域水质清新,含氧量不低于4毫克/升,透明度不低于40厘米,水深不低于4米,无工业污水排入。放养12~18厘米规格鱼种230尾/米2;10厘米左右鱼种亦可采用二级放养,第一级从10厘米培育到150克,放养密度为350~400尾/米2;第二级从150克养至商品鱼,放养密度为150~250尾/米 2 。投喂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32%以上,粒径与鱼种规格相适应。
3. 采用水质分析仪定期测量、监控水质
主要测量水体的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等指标。使pH稳定在7~8.5范围内,溶解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氨氮含量0.05毫克/升以下,亚硝酸氮0.1毫克/升以下。
适宜区域: 适宜全国各地以池塘、稻田、网箱和工厂化等方式养殖。
选育(引进)单位 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文井社区
电话: 028-87764183 联系人:龙祥平
(八)鳢
A. 杂交鳢“杭鳢1号”【品种来源】 2005年,杭州市农科院水科所以珠江水系斑鳢为母本、钱塘江水系乌鳢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并成功获得杂交F1代,其生长速度、抗病力、品质等生产性状方面都优于亲本。继后,通过深入选育研究,不断改良品种,获得最优杂交F1代,命名为“杭鳢1号”。
【审定情况】2009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GS-02-003-2009。
【特征特性】杂交鳢“杭鳢1号”在形态上与乌鳢更为接近,而体色花纹上与斑鳢较为相似。 经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可改变传统乌鳢养殖只投喂冰鲜鱼、自身污染严重的现状。采用投喂人工饲料的“杭鳢1号”养殖模式,整个养殖过程换水次数平均换水1~2次,比传统的乌鳢养殖换水10~12次明显减少,总磷(TP)、总氮(TN)、化学耗氧量(COD)等污染物减排总量达80%以上,极大地减少了乌鳢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且养殖成活率较传统模式提高15%左右,达85%以上。此外,“杭鳢1号”抗寒性能优于母本斑鳢,在浙江地区自然条件下能顺利越冬。
【产量表现】
1.生长速度快。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当年放养早期的乌鳢至年底平均规格一般为350~400克/尾,而“杭鳢1号”的平均规格为550g/尾以上,生长速度较乌鳢快20%以上,较斑鳢快50%以上,可大大缩短养殖周期。
2.养殖产量高。“杭鳢1号”专养模式,放养密度5000~6000尾/亩,平均养殖成活率达到85%,单产可达2700公斤/亩。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杭鳢1号”较传统乌鳢养殖产量提高25~40%。
3.养殖成本低,养殖效益高。杂交鳢养殖系数1.1~1.2,按饲料成本3.8元/斤计算,加上苗种、药物、人工、水电等养殖杂交鳢每斤养殖成本在5.2元左右。而本地乌鳢养殖系数4.5,冰鲜鱼饲料成本在6.5元,加上苗种、药物、人工、水电等养殖本地乌鳢每斤养殖成本在7.5元左右。因此养殖杂交鳢相比养殖本地乌鳢养殖成本下降30.67%。平均亩效益达到8000元以上,相比传统本地乌鳢亩增效益35%以上。
【养殖要点】
1.乌仔培育。“杭鳢1号”乌仔培育与传统乌鳢基本相似,以浮游动物作为开口饵料,培育过程中应注意饵料生物充足,养殖水体溶氧充足。
2.大规格鱼种培育。(1)驯食:当鱼体规格长至2.5厘米左右,鱼苗体色转黄,此时可进行人工驯食。驯食过程按“活红虫—死红虫—冰鲜鱼糜—开口饲料”的顺序,调整不同种类饵料的比例直至完全以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即完成人工驯食。(2)过筛分养:驯养期间要及时进行大小分养,以养活相互残食。方法为:“分小留大”,即将小规格鱼种过筛分到备用塘饲养,大规格鱼种留在原池饲养。挑出的特大规格鱼种,可放入其它池塘饲养。
3.商品鱼养殖。经过大规格鱼种培育阶段,完成人工驯食和筛选分养环节后进入商品鱼养殖阶段,一般放养规格在200~250尾/千克的鱼种。杂交鳢商品鱼养殖方法跟其他投喂浮性饲料的养殖鱼类基本相似,全程投喂人工饲料养殖,投饲应遵循“四定”原则。养殖管理方面主要注意水质调控环节,可参考以下方法:
——在池塘角种植1/5左右水面的水生植物。
——每隔15 ~20天使用一次生石灰,用量10~15毫克/升。
——每隔15~20天使用一次有益微生态制剂,用量5~15克/立方米。
——每隔15~20天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0~15厘米,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25~30厘米。
杂交鳢抗病力优于本地乌鳢,在近年的大面积推广养殖中,并未发现重大疾病发生。因此病害防治方面,主要是结合微生物制剂使用,坚持“防重于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适宜区域】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各黑鱼养殖区域养殖,并要求在人工可控制的水体中养殖。
【选育单位】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和邮编: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杭新路1号 310024
联系人:冯晓宇
联系电话:13605803495
B. 白乌鳢
特征特性:为乌鳢的白化变异,其市场售价更高。
养殖要点:同杂交鳢
(九)鲈
A. 大口黑鲈【品种来源】 引进品种,广东省1983年从美国引进。我省于1988年从广州引进推广养殖,已成为我省重点推广的名特优鱼类品种之一,2010年产量达0.87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0.82%。
【特征特性】 大口黑鲈为肉食性凶猛鱼类,生长较快。适温范围为2-34℃,适宜水温12-30℃, PH值6-8.5,水中溶氧最好在4毫克/升以上,幼鱼在溶氧1.85毫克/升时出现浮头。大口黑鲈可单养,可混养,经驯化可用全价配合饲料养殖。背部黑绿色,体侧青绿,眼部灰白色。
【产量表现】 一般两年养成商品鱼,池塘混养亩产在15-50公斤,池塘单养亩产在400-600公斤,网箱养殖的产量在50kg/m 3 左右,我省2006年总产达到5424吨。
【养殖要点】
1、苗种培育:在四川按“大口黑鲈养殖技术规范 苗种(DB51/T525-2005)”进行。可采用室内全人工培育,也可采用室外土池肥水生态培育。室内全人工培育以静水、微充气、定期换水过渡到常流水方式,仔鱼放养密度为0.5-1.0万尾/m 3 ;室外水泥池仔鱼放养密度为400-500尾/m 2 ,室外土池仔鱼放养密度为3万尾/亩左右。依次投喂轮虫、卤虫无节动体、桡足类及鱼糜等系列饵料。均可逐步驯化到采食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最好选用膨化浮性饲料。
2、池塘养殖商品鱼:在四川按“大口黑鲈养殖技术规范 食用鱼(DB51/T526-2005)”进行。主养时,亩放尾重50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