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民营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将持续增加

21.01.2019  15:00

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将继续成为2019年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工作重点。

近日召开的2019年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在信贷供给增加的基础上保持融资成本处于合理水平。鼓励各类机构通过内部挖潜和采用新技术等多种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事实上,2018年,多个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纾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政策。

2018年银保监会进一步聚焦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考核与激励多措并举,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交通银行(5.910, -0.05, -0.84%)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具体谈到,一是进一步制定相关考核目标,在继续监测“三个不低于”、确保小微企业信贷总量稳步扩大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提出“两增两控”的新目标;二是通过优惠的风险资本权重,促进银行释放一定的资本金,激发银行做好小微金融工作的内生动力;三是进一步拓宽了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同时通过联合授信机制腾出新的信贷空间。鼓励试点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鼓励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合规开展小微企业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同时,通过联合授信机制,一些过度授信的企业得以平衡存量的信贷资源和资金资源,腾挪空间。此外,银保监会也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例如指导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修复宏观信用环境。

在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量和覆盖面在提高。截至2018年11月末,国标口径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是33.3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8%。其中,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8.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近7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户数是1644万户,比年初增加了376万户。

除此之外,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办公厅主任肖远企在“近期重点监管工作通报会”上披露,五大银行和邮储银行2018年四季度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相比一季度下降1.1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对小微民营企业的贷款扩量还体现在增加核销不良贷款上。肖远企表示,此举有利于腾出更多空间服务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商业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9880亿元,同比增加2590亿元。据了解,去年银保监会进一步拓宽了不良资产处置渠道,腾出新的信贷空间。鼓励试点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鼓励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合规开展小微企业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

在上述通报会上,针对解决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张金萍从监管、银行、外部环境三方面作了介绍。监管方面,对差异化的政策要持续地完善和推进,不断地完善监管措施,督导商业银行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扩量增面;银行方面,要督促银行进一步完善内部经营机制,完善差异化的绩效考核政策,鼓励基层放贷。她同时强调:“大中型银行要充分挖掘数据资源,地方银行要深耕本地的市场,确保基层一方面能力上有提高,另一方面要有机制来保证。

武雯表示,预计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监管将出台更加有力的措施,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推动民企、小微的金融服务工作。在此背景下,预计2019年金融监管政策将更趋前瞻性、灵活性,政策措施将更加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民企、小微领域,银行业在风险偏好和政策引导间寻求平衡,整体客户结构有望下沉,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外资机构寻求深入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夯实资本,充分进行坏账计提,核销等方式增强自身能力。

不过,外界依然认为,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不能仅靠金融部门,需要通过“几家抬”,让货币政策、财税政策、监管政策共同发挥作用。可以看到的是,在一些民营小微金融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台州地区就是地方政府建立了信息平台,把各方面、各部门的数据整合,银行可以更方便快捷获得全面信息。另外,也有不少地方探索形成了“政府+银行+保险”的小额信贷风险共担模式,可以让金融机构更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