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楼市现分化:“地王”频出 “鬼城”频现
2013年,“房”字当选年度汉语第一热字。
这一年的楼市新闻确实很热。初春,“国五条”出台使楼市调控进入史上最严厉时期;夏末,全国一线城市“地王”频出,而温州楼市出现“断供”,鄂尔多斯陷入“鬼城”尴尬;入秋,“房叔”、“房姐”的新闻,“以房养老”的话题都让百姓感慨房子被赋予了太多的经济功能;隆冬,北上广深房价同比上涨超过20%,17个城市再次收紧调控,而旨在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的共有产权住房成为探索方向。
这一年的楼市交易更热。2013年前11月,全国新房累计成交面积、销售金额等多项指标已经超越2012年全年。预计今年全年,全国新房成交面积、成交金额的同比涨幅,都将超过前3年,创2010年调控以来的最高涨幅。
这一年的土地市场也热度回升,出让金同样创出历史新高。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介绍,2013年前11个月,中原监测40个主要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约为14036亿元,超过此前历史最高的2010年的13377亿元。其中纯住宅用地及商住用地的成交金额约为9491亿元,较2012年全年上升约33%,较2009—2012年全年均值上升约22%。
市场活跃,企业业绩自然大好,2013年标杆房企销售额、销售面积等等多项指标均创出历史新高。前11月,十家标杆房企销售额达到7371亿元,同比增长22%;销售面积达65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除整体规模增长外,行业集中度也有增加趋势。标杆房企销售额及销售面积分别占全国商品房销售市场份额11%、 6%,占有率较年初均有上升。”张大伟说,“千亿房企成员增加,除传统的万科、中海、保利外,碧桂园、恒大以及赴港借壳上市的绿地、万达也将加入千亿俱乐部,行业领头羊整体更强。”
然而,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红火,掩盖不了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冷清。分化愈发明显成为今年楼市的主要特征。整体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四不均:需求不均衡、供应不均衡、库存不均衡、价格涨幅不均衡。大城市房价较快上涨,一方面是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刚性住房需求快速增加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货币和信贷较为宽松,利率下调,而实体经济回升缓慢,大量信贷流向了房地产市场。此外,土地财政、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等原因都导致其房价易涨难跌、涨幅惊人。而三四线城市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公共服务配套,供应又相对充足,去库存压力持续增加,其中温州房价已连续26个月下跌。
面对日益分化的市场格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表示,2014年要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执行好既有调控措施。同时,强调调控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稳控市场的责任,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要从严落实差别化的住房信贷、税收政策等住房限购政策,同时增加住房用地供应和住房有效供应;房价开始下跌的城市要注重消化存量,控制新开发规模。”
在众多调控政策中,姜伟新特别指出,鼓励地方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新住房供应模式,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在以“限”为主的调控基调持续多年后,增加供给,尤其关注“夹心层”住房困难问题,努力探索构建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成为今后楼市发展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