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盘点钱塘江流域近10年来发现的珍稀保护动物

04.12.2013  12:18

近10年来

钱塘江流域发现的

珍稀保护动物

大鲵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也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中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花鳗鲡

花鳗鲡是鳗鲡类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一般为331-615毫米,体重250克左右,但最重的可达30千克以上。

目前,我国花鳗鲡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及以南的钱塘江、灵江、瓯江、闽江、九龙江、台湾到广东、海南岛及广西等江河。由于其外形很像硕大的鳝鱼,所以俗称其为“鳝王”。

目前,该物种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属濒危等级。

江豚

江豚分布范围有限,多分布于沿海地区,有些可以进入河流。曾有专家称, 15年后江豚将消失,已被列为生存近危,急需保护的物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国是长江江豚的故乡,先后在江西鄱阳湖、湖北洪湖、安徽铜陵、江苏镇江及湖北武汉等地建立数个保护区。有专家考察后称,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已少于大熊猫,并以每年5%的幅度骤减。

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做出不同动作。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

松江鲈鱼

松江四鳃鲈是一种小型鱼类,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位列“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

在上世纪50年代 ,秋季汛期时,松江鲈鱼的捕获量可达万斤。松江一带上年纪的人可能都尝过四鳃鲈。

鲈鱼是洄游鱼,每年春天,幼鱼从长江口游到内河生长育肥;到秋季,性成熟后,再游到长江口海水与淡水交界处产卵,繁殖后代,周而复始。

后来因不断造闸建坝,破坏了鲈鱼的洄游线路;加上水源污染,松江鲈鱼产量越来越少,到上世纪70年代就基本上捕不到了。

蠵龟

龟鳖目海龟科蠵龟属的一种。又称红海龟、赤海龟。中国南海、东海海域有太平洋蠵龟。体大,长可达1米,一般重约100千克。

由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蠵龟龟板胶为滋补品,因此遭到滥捕。

蠵龟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