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绣娘用4年时间绣出清明上河图
乐山新闻网讯(记者 罗端)仕人、农民、工匠、商人、医生、相士、和尚、道士、官吏、船工以及家庭妇女,他们各自忙忙碌碌,有的赶集、有的做买卖、有的闲逛,有的饮酒、有的聚谈……这幅描绘北宋都城汴梁从城内到城郊的一路风景的画正是《清明上河图》。马边热爱彝绣的李晓兰用了4年时间,独自一人将这幅名画惟妙惟肖地绣在了画布上。
“绣这幅作品用了四年多(时间),4年间一有空余时间我就在绣。”绣品作者李晓兰热情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绣品。这幅作品长7米,高0.75米,凝结了李晓兰4年的精力与心血。李晓兰是马边县民主乡人,现在马边碧桂园职业中学做生活老师。2011年,李晓兰看到网上刺绣可以卖钱,考虑到增加收入与自己对刺绣感兴趣,自2011年起,李晓兰开始了这幅“巨作。”
从没接受过任何刺绣专业训练的她,起初凭兴趣绣了一些山水画等小的刺绣作品。打算绣《清明上河图》后,李晓兰买来了材料:画布、针线,开始自学。“在我绣那时还没有印花,全是点绣,在店里买回来有一本书,自己看书点出来的。”李晓兰说:“既能照顾家庭,又不耽误农活,在家就可以挣钱,这就是彝绣给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幸福。”
今年3月7日,李小兰的作品《清明上河图》被马边县妇联选上,在 “母亲艺术,彝枝独秀”手工作品展上,与全市12个区县(包括高新区)的彝绣女能手的绣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千余件作品共同展出。李晓兰的《清明上河图》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获得广泛好评和赞许。细心品味着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生动活泼的精美之作,在赞叹之余不时啧啧称奇。
彝绣作为彝族传统文化,不仅是彝族发展历史的缩影,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彝族刺绣产业不仅为广大妇女提供了一个施展聪明才智的空间,而且也成为农村妇女拓展致富渠道的有效途径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