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收藏家"玩票"30年 攒小门票回顾历史

11.09.2015  14:44

刘才庚对自己的藏品爱不释手。

上世纪80年代的门票大多是书签的形式,面值从几分到几角。

华西社区报记者沈悦摄影报道

近日,四川门票协会举办了一组以纪念反法西斯70周年为主题的门票展《成都大轰炸》,展品为从各个历史时期的成都及周边门票中挑选出的具有地理代表性的门票。协会会长刘才庚将门票按主题整理编辑,并配上当时的历史图片,从门票的视角为受众呈现出当时的画面。让大家能更深入了解到当时的成都。

“门票其实历史价值高,还能体现历史文化,且人人都能收集。”刘才庚说。这正因为这一点,他坚持收藏门票30年,已有几十本整理好的文件夹。

上网搜资料看门票背后的故事

“你看这张门票,是30年前文化公园卖的。这张是四川博物院更名那年销售的。”今年65岁的刘才庚一边翻着厚厚的文件夹一边介绍,“这是杜甫草堂刚开放时的门票,成都百花潭动物园(百花潭公园)的门票。”

刘才庚家的书柜里,几十本厚厚的文件夹,按照时间、地点、主题分类,是他“玩票”几十年的成果。他说,不管是名胜古迹,还是山水风景,博物馆还是艺术宫,它们正随着历史的进程一点点变化。“我收藏了很多,除了中国,还有许多国外的。比如柬埔寨的吴哥窟、美国的白宫、日本的名古屋……世界都在这里。”刘才庚自豪地说。“收藏门票不单是看你收藏了多少,还得看你懂不懂门票代表的历史文化。现在我把它们分门别类以主题为线索作展出,大家能根据时代的不同更有感悟。”刘才庚除了收集门票,还会花时间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找文献,挖掘门票背后的故事,了解它们曾经的历史和文化。

收集乐事多贵在坚持出价值

刘才庚收集门票,最开始只是为了留作纪念。1985年,在西安华清池游玩时第一次有意识地留下了门票作纪念。1993年,他加入成都门票收藏联谊会——四川门票协会前身,正式开始收藏。

刘才庚收藏门票还有不少趣事。门票协会大多数会员都已退休人员,在一些公园游玩可以免票。一次,大家在外参加活动时,为收藏一张公园门票,离开公园又返回售票点买票,让守门的工作人员一头雾水。

除了买门票,刘才庚还经常清晨5点左右前往送仙桥,淘旧门票。“这里聚集了一群二手书商,那些旧书里偶尔能找到几张旧门票。”刘才庚说。10多年前,他偶然发现旧书里有老门票,此后,他有时天还未亮就起床赶集,冬天极冷的时候还会打着手电筒去交易,老伴还打趣地说他是去做“黑市”生意的。“那些卖旧书的人后来搞懂了,也做起了门票生意。是我们帮他们找到商机。说实话,就是因为对收集的热爱和坚持,我才获得那么多宝贝的。”刘才庚说。

社区出力助收藏会员无私为事业

成为四川门票协会会长后刘才庚更多地陷入了协会事务。召集会员、组织活动、编辑报纸、办展览、开讲座……把门票收藏当做一门学问,一份事业。他觉得,政府、社区相当支持协会。黉门街社区为协会搞活动提供场地,请协会在社区办展览。帮助协会开办门票收藏的讲座。

刘才庚拿出一份协会主办的报纸。这份报纸是全国门票协会中办得最久的,已有10个年头,每个月都会出一期。能坚持办下去是由于会员都很用心。让他感动的是,常常有铁杆会员无私捐款。

“大家为了延续门票收藏这一事业,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会员们坚信门票收藏虽然门槛低,但历史价值高,现在的收藏价值被低估了,未来的收藏前景极佳。”刘才庚拿出一套自己极珍视的门票。这套门票每一张的面额只有一分钱。是现在的草堂博物馆开馆时发行的。它体现了上世纪50年代旅游景点门票的风貌。当年是以20元钱收的,它现在的市场价值已经过万,但他不会考虑卖掉它。他会一直收藏,将它们展示给更多的人看,让更多的人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