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到2020年推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1000项
11月14日,“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在成都举行。省科技厅、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签署共建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百年壹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科技成果作价出资成立公司协议。
今年5月10日,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四川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四川省成为西部第一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今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示范区建设工作。
根据《方案》,示范区将建立健全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的体制机制,将成德绵打造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以军民融合为引领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建设具体指标 到2020年
□推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1000项
□培育孵化1000家军民融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布局建设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培育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创新创业团队2000家
□新增高校院所转移孵化项目3000项,孵化企业1000家
□建设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
□落地转化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100项
□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过800家
□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700亿元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0家,职业化技术经纪人1000人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
□各级各类专业孵化机构700家
□培养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10万名
军民融合科技成果:
无人机飞行防相撞 手持仪器查食品
作为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主题活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对接发布会于11月13日下午在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举行。该活动由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来自省内高校、院所代表,省内军民融合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代表约200人参会。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四川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军民融合政策,包括《关于推动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四川省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办法(试行)》。
这是四川首次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行系统安排,初步构建起四川军民融合政策制度的四梁八柱,也开启四川为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趟路子”的新阶段。
6个军民融合科技成果项目在现场进行了路演,包括无人机防相撞系统、用于螺栓预紧力检测的薄膜传感器、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军民两用无人机项目、智慧动员信息系统和超声波气体流量计。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无人机与有人机共域飞行时的航空安全问题提上日程。来自西华大学的陈金良教授及其团队,从2011年开始研发无人机飞行防相撞系统设备。这是无人机机载设备之一,主要功能是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实时感知周围的飞行动态,自动识别并及时规避相撞风险,确保无人机与空中其他航空器的飞行安全。据介绍,目前总体设计方案的专利申请已经通过国家专利局初审并进入公示期。
与上述设备专为无人机厂家所用不同,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高级科技顾问崔旭东带来的手持式拉曼光谱仪,更希望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每个家庭都能方便快捷地检测食品安全。
据他介绍,此类仪器在军事方面用于爆炸物等危险品检测。“农产品要出口,需要检测农药残留”,崔旭东说,通过重新修改数据库,该仪器已首先用于花椒的检测上,不但能测出农药残留,还能测出花椒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虽然精度不如传统检验方法,但胜在方便快捷,他表示,“非侵入式,且几秒钟就能出结果,是其最大的优势”。他的唯一遗憾是关键器件尚未国产化,他希望继续改进既有两款产品,核心国产化以降低成本,适合普通家庭消费。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严丹 钟茜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