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今后4年技术创新行动计划

06.05.2014  21:41

中新网北京5月6日电 (曾鼐)建动态高分辨率污染源排放清单、实现肉蛋奶等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在养老等领域应用推广机器人……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今天面世。

6日,北京市科委、发改委等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进行详解,确定了包括蓝天行动、生态环境建设与环保产业发展、食品质量安全保障等12个重大专项。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6日说,近年来,北京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有待完善,企业的创新动力、研发实力以及承接创新成果的能力还相对薄弱,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规划、组织、统筹、协调和服务等职能亟待切实加强”。

朱世龙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出现了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北京必须立足首都城市性质功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北京科技’向‘首都科技’的转变”。

针对行动计划的目的和意义,朱世龙说,一方面,立足解决当今社会中涉及空气、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健康等重大民生需求,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政策集成来实现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破解城市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展;另一方面,实现技术引领,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材料等,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蓝天行动位列首都“一号专项

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明确指出要使科技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民生重大需求的能力显著提升。在计划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中,“首都蓝天行动”位列榜首。

首都蓝天行动”专项计划称,将开展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成因、传输规律、源解析、源排放清单研究,大气中氨排放现状及来源分析,以及细颗粒物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开展大气重污染监控及预警技术体系研究,开发监测仪器设备。

根据计划,到2015年,大气污染成因与传输规律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广应用7万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到2017年,建立动态高分辨率的污染源排放清单,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准确率,推广应用20万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全市工业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比2012年累计减少50%左右。

计划称,本市将继续研究制定鼓励个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在此前补贴10万到12万元不等的基础上,今后将在财政资金补助和购车指标确认上给予政策支持。同时,继续在公交、环卫、邮政、物流、租赁、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大示范应用力度。

12重大专项绘创新“线路图

1、首都蓝天行动

到2017年,北京将建立动态高分辨率的污染源排放清单,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准确率,推广应用20万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生物燃气形成约2亿立方米生产能力,全市工业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比2012年累计减少50%左右。

2、首都生态环境建设与环保产业发展

行动计划称,北京将重点组织实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北京生态功能提升等任务。到2017年,形成20项以上重大创新成果,实现再生水出水稳定达到地表Ⅳ类水,重大园林绿化工程良种使用率达到95%,生态承载能力提高25%。

3、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应急保障

2015年,北京将健全精细化管理机制,形成重点行业运行安全保障技术产品体系,集成一批高效实用的应急救援装备。到2017年,编制和修订一批精细化管理与应急保障技术标准、规范和技术指南,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运行安全监控手段和应急救援装备的原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方法、新工具和新装备,推动城市管理与应急保障由人力支撑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

4、首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

北京将组织实施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全保障、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保障、食品物流质量安全保障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等任务;到2015年,将实现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量比“十一五”末翻一番,本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食品安全平均检测准确率达到95%以上。

5.重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

到2015年,北京将形成5项以上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形成20个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制定60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到2017年,形成10项以上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形成30个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制定100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

6.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突破及产业发展

北京将重点组织实施技术突破与标准研发,芯片、终端与系统设备研发与产业化,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服务等任务。

到2015年,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大数据、自防御网络(SDN)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巩固本市在移动通信与互联网领域排头兵地位。到2017年,关键技术取得标志性成果,抢占国际标准制高点,形成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与互联网领域技术群与产品群,培育、聚集核心研发团队,催生可持续输出原创性核心技术及创新产品的龙头企业,加速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广泛融合。

7.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培育

北京将重点组织实施数字化增材制造(3D打印)创新及产业培育、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创新及产业培育等任务。到2015年,数字化增材制造领域重点突破一批原创性技术,研制一批高端装备和专用材料;在养老健康、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服务机器人及成套装备产品,并在典型领域应用验证;以增材制造和机器人为核心的数字化制造产业实现产值超过120亿元。

到2017年,推动数字化增材制造产品在航空航天、船舶、医疗器械与健康服务、大众消费和创意设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及成套装备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养老健康、文化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北京数字化制造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产值超过230亿元,形成“北京创造”品牌。

8.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

到2015年,北京将重点培育1至2个百亿级企业和1至2个20亿元以上“重磅产品”,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收入1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到2017年,生物医药产业力争成为支柱产业。

9.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到2017年,装备制造企业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和“专、特、精、新”企业,形成50项新产品。

10.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

到2017年,在化石能源和新能源领域取得5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形成60个由“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能源研发团队,初步建成未来科技城、中石油科技园、中核科技园等8个能源科技创新基地,实现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

11.先导与优势材料创新发展

到2017年,北京将推进纳米材料在信息、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实现80项以上纳米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20项以上高温合金、增材制造材料等先导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的开发和批量生产。

12.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北京将重点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金融创新、文化科技融合、现代服务业重构等任务。到2017年,培育一批知名设计品牌,设计产业总收入超过1600亿元,形成一批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实现超过1000项重大科技成果交易;推进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支撑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养老健康等服务业应用创新和转型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