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四川——2014年我省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综述

20.01.2015  10:54
         
        近日,由20余人组成的法律顾问团走进巴中市巴州区最偏远乡镇之一的大罗镇,向赶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近百公里外的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村,村民们热情高涨。“村规民约就是好,村上无赌又无盗;公益事业有人管,各种纠纷变得少;干部变成贴心人,党员带头觉悟高;白天生产搞建设,晚上户户多欢笑。”村民杜正元的顺口溜,道出该村实施近一年的村规民约制度,“法不及而秩序井然”,这让他心服口服。
        变化不只在大罗镇和天宫院村,而是全川上下。
        省委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过去一年,“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由决策而落地,治蜀兴川各项事业被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治省工作向全域纵深推进。
顶层谋划  依法治省成为全省共识
        依法治省,为何势在必行?
        对省情进行深入调研和科学判断,省委得出结论:四川作为西部内陆省份,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任务艰巨,同时还面临改革转型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挑战,必须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来规范行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各类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如何破解矛盾纠纷的化解调处难题?如何顺应老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如何让中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四川落地生根、把权力关进制度和法律的笼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要想做好治蜀兴川这份大业,就要务好法治这个根本。”省委引导各级干部群众认识到:深入推进依法治省,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社会复杂问题、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凝心聚力推动四川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
        省委书记王东明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牵头推进依法治省工作。
        2014年1月9日,四川省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前,一份依法治省“规划图”——《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颁布实施。九个方面、33条意见,对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等作出明确规定。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莫于川看来,《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将依法治国方略和法治中国建设部署在四川具体化、实践化;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符合法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这是真心实意推进法治进程的表现。
        2014年5月29日,《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议》获得通过。作为地方立法机关,决议的出炉,使省委关于依法治省的决策部署经法定程序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
        顶层谋划布局,全面部署发动。围绕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六大主要任务,我省依法治省步履铿锵。
        就在依法治省实践不断探索之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国家战略如何与四川实际有机结合?
        一个月后,省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为总目标;以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各项工作,推动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省新格局为宏伟理想,进一步明确依法治省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要任务,充分体现省委对中央精神的全面贯彻和对四川实际的深刻把握。
        依法治省,迈进新征程。
统筹协调  依法治省蹄疾而步稳
        依法治省,既要有正确的方向和原则,更需要统筹协调、务实推进。
        2014年1月13日,由王东明任组长的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成立。参照省委的机构设置方式,全省各市(州)、县(市、区),省级及中央驻川部门(单位)也建立专门组织机构,推进法治工作。
        与此同时,统筹协调机制也相继建立并完善。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均把依法治省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来安排,作为重要工作来推动,列入重要目标来考核,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办公场地落实、运转经费有保障、工作推进有制度,形成党委统筹揽总、系统垂直推进、部门各司其职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依法治省工作格局。     
        就在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成立5天后,1月18日,省委办公厅以第1号文件发布《四川省依法治省2014年工作要点》,确立“法治宣传教育、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司法改革、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基层法治建设示范创建、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落实”7个方面共29项任务,详细规定当年依法治省重点工作、牵头单位、责任部门、完成时限。截至3月底,各地各部门普遍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的实施意见和2014年工作要点,构建推动工作有效落实的载体和抓手。
        领导机构高规格组建,协调推进机制保障有力,工作要点分工明确,督导工作次第跟进。
        2014年12月底,针对省级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的督查,由依法治省办牵头成立5个督查组,对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本年度内依法治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开展督查。督查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了解、逗硬考察的方式,实地核查、文档督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逐条对照督查内容进行检查。
        真抓实干,不玩虚招。与此同时,围绕依法治省工作推进的片区会议同步展开。
        5月到7月,川东北、川南、三州和环成都四大片区推进会层层推进,再部署、再督促,相关地区和部门负责人表决心、亮态度、出措施,切中要害。片区推进会还将依法治省推进到基层,深入到乡村,形成各地相互探讨新情况新问题、交流依法治省经验、创新工作举措的生动局面。
        为夯实法治四川建设的基层基础,推进依法治省工作落地生根,我省还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寺庙统筹开展依法治理示范创建工作,层层制定完善依法治理示范创建规划、创建标准和实施方案,要求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简洁、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在严格“规定动作”的同时,也鼓励各地多创“自选动作”,推动市县乡、学校、机关、企业、单位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开花。
        目标已明确,任务如何顺利完成?工作如何持久发力?9月30日,一套涵盖8个部分60项指标的《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出台。以指标的形式整体推进依法治省,四川开全国先河。
        依法治省推进的着力点不断夯实,但努力并未就此停歇。下一步,我省还将出台“四川省依法治省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结合使用,将使《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在操作中有更清晰的“路线图”。
重点突破依法治省落地生根
        依法治省涉及面广,“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利于深入推进,必须重点突破。
        普法先行——我省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突出抓好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七进”工作。泸县二中通过在班级增设普法安全员来传递法律知识;资中县用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木偶剧向百姓普法;资阳市通过向手机用户发送法制宣传短信提高普法实效……“法律七进”工作推行近一年来,“进什么”、“怎么进”和“落到实”的问题正逐步破解。
        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包罗万象,如何让法治工作全面覆盖,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在农村,“村规民约”成为“法宝”,让基层民主自治重新焕发神采。截至2014年10月底,我省各地已全面完成规范完善村规民约任务。
        依法治藏——把依法治寺、依法管僧、维护藏区和谐稳定作为重要抓手,民族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管理者处理问题底气十足,让老百姓感受到法治带来的和谐稳定。
        依法行政——依法治省,先要依法行政。我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建立“权力清单”“收费清单”“负面清单”,力促“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2013年以来,全省对99个省级部门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进行清理,公示晾晒“权力清单”,并编制权力目录,制定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实现全程电子化网上运行,并实时网上监督。
        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法院系统开展的“集中清理积案专项活动”,特别是对涉及民生的案件进行专项集中执行活动;检察系统将民事行政执行案件和久押不决案件的清理纠正工作纳入绩效管理,完善对公安机关、法院办理案件羁押期限的监督机制;公安系统对清理出来的重点涉警信访案件进行攻坚化解,健全信访事项源头治理、督导、责任倒查追究三大工作机制。
        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省新格局。法治四川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巴蜀大地全面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