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格桑花开的季节——记2013年我校理塘县扶贫支教工作

11.02.2014  20:20


美术教师郭学强示范课教学

  2013年,我校从物资捐赠、教师培训和支教等方面对理塘县进行了对口扶贫工作。赴理塘支教的杨成伟、曹洪涛和郭学强三位老师说,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周介铭校长的一句话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你们三位支教教师不是孤军奋战,整个川师大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走进理塘

  理塘,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县城,也是我校开展扶贫支教工作的目的地。6月20日,我校党委书记高林远、副校长张健等一行赴甘孜州理塘县实施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张健说,“此次支教将以智力支持为支撑,教育帮扶为重点,助推理塘跨越发展”。这次,他们为理塘县的孩子们带去了包括电脑、幼儿园玩具和书籍在内的价值10万余元的物品。

  9月13日,体育学院杨成伟、音乐学院曹洪涛和美术学院郭学强三位老师踏上了赴理塘支教的路途。从雅江到理塘,沿途风光无限。群峰伫立、碧空如洗,随手抓拍的风景都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海拔在次第变化的美景中不断升高,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高原反应。“呼吸困难、身体无力、头又涨又晕,有种进入死亡前奏的感觉”——这是曹洪涛老师第一次经历高反。郭学强老师说最难捱的是在高原上度过的第一晚——“头痛得好像有锥子在扎!”

  然而,不待身体从高反的症状中完全恢复过来,老师们便开始了工作。

  一堂美术课

  在君坝九年一贯制学校上的一堂美术示范课给郭学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音体美合用的一间教室里,学生们席地而坐,直接把纸铺在地毯上画。”郭学强老师说,尽管他们已经是初中生,但美术基础几乎为零。对于像“素描”这样的专业术语,很多孩子还是第一次听到,头脑中没有什么概念。课上,郭学强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如何把物体画出立体感,“他们很好学,不断地问问题”。

  为什么初中学生连基本的美术知识都不了解?身为支教工作队队长的杨成伟说:“理塘县中小学教师总数有700左右,但音体美教师加起来还不到30人,艺体教师缺编严重。此外,场地、器材的欠缺也是限制理塘县艺体教育发展的因素。

  与硬件设施相比,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完善对于推动理塘艺体教育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9月23日,我校教师培训学院曹正善副院长、张姝副教授和龙泉七中教科室主任刘国文老师在理塘县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教师培训活动。曹正善在理塘城关小学做了“做教育的减法”的专题讲座,并与参加学习的48名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完小有校歌了

  理塘县第三完全小学是一所新办的示范学校,是甘孜州最大的寄宿制小学,建校后一直没有校歌。其他几所中小学虽早已有了校歌,但学生基本不唱,谱子格式也不太规范。面对这种情况,从事作曲教学专业的曹洪涛产生了为三完小创作校歌的想法。在与杨成伟短暂交流后,两人一拍即合,共同投入到创作工作中。理塘美丽的自然风光、藏族儿童的天真质朴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热切渴望都激发着他们源源不断涌现出创作的灵感。很快,一首由杨成伟作词、曹洪涛作曲的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校歌——《如鹤少年》完成了。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下,曹洪涛顺利组队,完成了校歌的录制工作。因为歌曲旋律优美,被选中作为理塘县教育系统宣传片主题曲。

  三完小的孩子们骄傲地说:“虽然以前我们没有校歌,但现在我们有了人气最高的校歌!”

  截至目前,我校2013年对口扶贫理塘工作已顺利完成。谈及此次高原行的感受,曹洪涛说:“当初决定来高原的时候,有人笑我是傻子,高原气候如此恶劣,我纯粹是在和生命开玩笑。不管怎样,最终我还是来到了世界高城理塘。格桑花开的季节里,高原的点滴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让我重新做出选择,我仍然会坚持给心灵一次旅行的机会!”

  (本报记者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