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将步入人均“万元”时代

07.03.2014  12:23

              根据正在提请审议的政府预算草案报告,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139530亿元,这也意味着我国财政收入将步入人均“万元”时代。

                根据报告,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8%,财政支出153037亿元,增长9.5%,加上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993亿元,支出总量为154030亿元,收支差额13500亿元,比2013年增加1500亿元,赤字率为2.1%。

                通常所说财政收入,是指公共财政收入,全口径的财政收入还包括政府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会保障基金,这“四本账”加在一起,我国财政收入将超过20万亿元。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公共财政收入从2002年不足2万亿元,到2011年超过10万亿元,2013年更是接近13万亿元,不断迈上新台阶。

            国际上,通常将人均财政收入作为客观反映一个国家财政实力的指标。那么,人均财政收入“万元”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国际上处于怎样的位置?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指出:单按照国际通行口径比较,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仍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略低一点,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从人均财政收入上看,会更低一些。

              财政部曾做过统计,按照国际可比口径计算,2011年我国人均政府财政收入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28美元,而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均在14000美元以上,我国人均财政收入只相当于这些国家的1/10左右。2010年,我国这一指标世界排名处于100位之后。

              这意味着,如果将公共财政收入的2/3用于保障民生,欧美发达国家花在每个人身上的保障支出超过9000美元,而我们只有1000美元。

              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换挡转轨的关键期,财政收入也将趋于平缓,转方式、保民生等支出需求不断增大,财政收支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在财政收入步入人均“万元”时代,要尤其注重花好每一笔钱,让每个人都受益。

文章来源:新华网 网站编辑:张丽